他山之石
-
2023/3/1訪新北聊開發-塭仔圳故事館位於新北市新莊區與泰山區的「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占地近400公頃,是新北市面積最大的市地重劃區,過去違章鐵皮工廠林立,交通雜亂,居住環境水準堪憂,透過市地重劃方式,開啟塭仔圳全新的發展,讓塭仔圳地區重獲新生。今(112)年2月9日陳信良局長帶領臺北地政同仁參訪新北市塭仔圳故事館,並與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深入交流,了解塭仔圳地區的改變歷程。塭仔圳前進辦公室,在地民眾免奔波為積極解決重劃區民眾相關問題,跨局處整合市府團隊並以工作室的形式,派員進駐新莊、泰山區公所及市民活動中心,傾聽民意、主動解決問題,讓搬遷過程更順利。跨局處輔遷小組,務實回應民眾需求整合各局處資源組成輔遷小組,提供用地媒合、就業輔導、寺廟搬遷、中低收入戶救助金、寵物及流浪動物安置等協助,透過逐一訪視開發區內之工廠、宮廟、住家等,掌握區內居民及相關業者遷移意願、用地需求與困難點,協助媒合土地並輔導搬遷,達到零強拆的目標,創造市府與市民雙贏。多元行銷策略,凝聚地方及外界認同為展現塭仔圳開發案成果,運用網路社群平台(如Youtube影音等),採取活潑有趣或撼動人心的方式傳達市政內容,拉近市府與民眾間的距離。另透過「老照片募集活動」與當地居民交流互動,充分展現新北市政府不僅實際建設行為,亦著重對人的關懷,凝聚地方認同。雲端輔遷系統即時掌控搬遷訊息首創輔導搬遷系統,結合「新北不動產愛連網」圖資平台系統建置,透過雲端輔遷系統,於訪視作業即時記錄及上傳地上物搬遷進度、拆遷戶遭遇之困難等資訊,並於後續追蹤訪視即時查閱及更新,以掌控全區輔導重點及因應溝通協調方案。智慧e化工程管理開發工程導入建築資訊模型(BIM)建立地下管線模型,讓工程師預先瞭解現場管線佈設外,現場施作人員亦利用擴增實境(AR)知悉管線於工地施設之情形,並檢核管線施工正確性;土方整地方面,運用無人機及衛星定位工程資訊進行土方量測等智慧化設備導入工程管理,可提升工程師於現場施作及工作效率。結語新北市跨局處團隊運用各自專業領域知識及經驗,深入瞭解塭仔圳當地居民需求,讓不同面向問題均能得到最適的解決方法,並再透過多元管道宣傳市政,以共鳴、認同角度凝聚地方及外界共識,讓整體開發作業能順利推進,值得借鏡。
-
2020/4/23新加坡空間資訊產業的推手-GeoWorksGeoWorks是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於2018年開始運營的空間資訊產業中心,其使命是培育一個具活力的地理空間生態系統:將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等空間資訊業務聚集在一起,以促進業務增長、推動創新,並建立一個多元化,聯繫緊密的地理空間社區。將有趣的事 激化成能賺錢的事 在GeoWorks有許多以Geo為頭文字的計畫,其中以GeoInnovation最為重要及關鍵,其有下列4個目的:1.促進商務增長 通過行銷和營銷計畫,促進市場使用地理空間資訊。 培養本地和全球空間資訊公司。2.推動創新 制定計畫以鼓勵創新解決方案,以解決市場在地理空間的挑戰。 通過共享專業知識及資源,支持創新者開發新興技術解決方案。3.建立一個聯繫緊密的社區 通過活動和計畫將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聯繫起來,以協調共同的利益。充滿活力的工作場所 GeoWorks位於新加坡南部的PSA大樓(樓上為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鄰近科學園區、緯一、亞歷山大科技區等新加坡創新集群,目前進駐超過25家本地和國際的空間資訊新創公司,GeoWorks會定期舉辦培訓課程、工作坊、社群活動。在這開放的空間環境,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產業的GeoPeople相互交流與協作,空氣中彌漫著實驗和挑戰的氣息。兩地空間產業的發展 空間資訊產業已成為一個成熟發展的重要資訊產業,深入在智慧環境、智慧生活、智慧社會、智慧規劃治理等領域中,惟我國與新加坡皆面臨市場太小、規模不足的問題,故GeoWorks一直強調本地→區域→全球的發展格局。同樣地,我國國發會也認為,國內空間產業的發展,應以國內的研發技術為基礎,將成功經驗複製並推廣至國際市場,然而在這過程中需要政府的助力來推動。
-
#第五十一期,他山之石,政府服務獎2019/11/18政府服務獎獲獎機關標竿學習-田中地政及歸仁地政地政業務給人的印象時常是專業且生硬,但只要能輔以貼心的服務內容,蛻變後的結果往往超出您對政府機關的想像,此次參訪的彰化縣田中地政事務所及臺南市歸仁地政事務所,皆在有限的資源下,源源不絕地發想創意思維,雙雙榮膺第二屆政府服務獎殊榮,讓人由衷佩服。服務速配新田中,溫馨貼心欣地政田中所提出以「SPECIAL」為主軸的7大關鍵策略,(Service-服務、Participation-參與、Efficiency-效率、Customization-客製化、Innovation-創新、trAnsparency-公開透明、Learning-終身學習)及23 項具體作為,包括跨機關合作及高齡友善服務等,以符合民眾期待。其中客製化申請填寫範例更是利用有限的資源,針對民眾常見之15種類型案件製作客製化填寫範例,改變過去制式化範例僅能提供附繳證件及簡易說明等限制,難能可貴是並無額外花費開發系統,而是由該所同仁透過google表單製作而成。圖一:田中所客製化表單範例持續精進歸仁(人)式感動服務歸仁所用其名「GUEIREN」(Group work-行政團隊跨機關合作、Uninterrupted-不斷精進、Empathy-同理心、Innovation-創新多元、Respect-關懷尊重、E government- E化政府、Nearly-在地服務)做為行動綱領,辦理高齡友善多元服務鐵馬行、地政小尖兵活動及開發「土地複丈外業資料管理系統」,其中土地複丈外業資料管理系統運用「智慧科技」突破現階段業務瓶頸,榮獲107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創新成果獎」,其歸仁式感動服務著實讓人驚豔。圖二:歸仁所土地複丈外業資料管理系統圖三:田中所及歸仁所獲獎經驗分享結語:身為第一線為民服務之地政機關,期許未來致力於營造官民一家的氛圍,能更加貼近民眾需求,結合自身特性提供在地化及跨機關整合性服務,以符合民眾期待,從參訪田中所與歸仁所的經驗,給予我們許多啟思,讓我們往後能創造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
2019/7/9政府服務獎獲獎機關標竿學習-桃園八德地政造訪一座名宅庭園,您能看到的是無處不雕、無處不畫,令人目不暇給,但來到桃園市八德地政事務所(以下簡稱八德所)您能感受到處處用心,服務品質超乎您對政府機關的預期,然名宅庭園絕非渾然天生,必經匠心巧思,而八德所的服務流程亦非墨守成規,顯見別出機杼。此次八德所以「CHANGE改變」為行動策略,達成「貼心便民、簡化流程、雁行學習、資源統合」四大目標,榮膺第一屆政府服務獎確為實至名歸。繼臺北地政電子報第二十二期曾以「取經5心地政服務 智慧升級拼有感」為題,報導桃園市地政局的創新作為,本篇主題則聚焦於與民眾更緊密接觸的地政事務所層級,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讓小編以同是地政人的角度一探八德所成功關鍵。資源整合:八德所將桃園市地政局開發的線上資源,如「桃寶網」、「不動產交易e指通」……等,於事務所內提供資訊設備充分提供民眾使用,除滿足民眾對地政資訊的需求,也藉由使用人數的提升,讓每一塊錢公帑發揮最高效用。另外八德所也努力推動桃園市地政局開發的「桃園地政e管家app」,除了傳統的查詢功能外,金鑽會員臨櫃可享有四免服務(免預約、免電話、免抽號、免排隊),藉由手機藍芽及地政事務所Beacon定位技術,洽公民眾於蒞臨地所時,地所入口LED燈主動引導申請人至預定接待櫃檯並迅速辦竣,大幅減短洽公時間。圖一:地所入口LED燈主動引導至至預定接待櫃檯創「心」服務:在八德所隨處可見超乎預期的服務品質,讓洽公民眾帶來驚艷感受,除了因應當地眷村人口多年齡老化,提供助聽器協助外,另設立快速窗口,降低平均辦理時間,又在洽公區域提供上鎖式手機充電區……等優質服務。小編另外發現了幾點不僅是創意,更表現出八德所的服務熱忱,首先就是八德所推出「地政視訊諮詢服務平台」:圖二:地政視訊諮詢服務平台八德所結合八德區48位里長、5位議員服務處、多個民間單位及政府機關共61處據點,透過視訊連線摒除了傳統電話溝通效果有限的缺點,除將八德地政服務量能延伸到八德區每一個角落外,並提供民眾結合地政、戶政、法律、稅務及區公所等業務之一次到位的多元即時視訊諮詢服務,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縮短與民眾的距離。另外為服務不方便到地所洽公的民眾,八德所推出了「行動工作站」,由地所派員攜帶電腦、印表機於轄區內公共場所設置非固定式工作站,除業務宣導外,並可進行簡易登記、測量案件收件、核發地籍謄本、跨所跨縣市代收代寄業務、未辦繼承諮詢、地籍清理宣導……等服務,主動將服務觸角深入基層。圖三:行動工作站結論:各地政事務所轄區各擁不同自然環境、人文特色,本市各所轄區亦然,公務機關如何依自身條件將為民服務發揮獨有特色,符合民眾的需求,從參訪八德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優良典範,達到了標竿學習的預期目的。
-
2018/12/18數據治理 @ New York City「數據」是績效管理的基礎。紐約市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創建了市長數據分析辦公室,整合分析來自整個城市公共部門組織的數據,證明數據也可以使城市受益。107年北市府菁英領導班赴美短期研習,實地參訪紐約市消防局、NYC311話務中心、LinkNYC,了解數據治理運作模式,以做為本府精進參考。預測火災地點 提昇安檢績效 紐約市約有100萬棟建築物,但紐約市消防局僅有250名安檢人員,為提昇安檢績效,減少火災發生,市長數據分析辦公室與消防局開發「風險基礎檢查系統」(RBIS),整合40多個部門資料透過數據分析,找出容易失火房屋和重要指標的相關性(如貧窮低收入區、老舊社區、治安不佳地區),得出危險指數高低,決定哪些是優先「照顧」對象。自2013年採用後,檢查成效從23%提昇至70%,火災數量逐漸降低,經過系統檢查的建物,死亡人數為0。 圖1 RBIS火災預測位置(左)與實際發生位置(右)十分相近 客訴轉為數據 數據改變生活 NYC311話務中心平均每天服務55,000通電話,是城市重要的數據蒐集者。NYC311一方面利用這些數據,改善內部管理與流程,例如依各時段的話務量,調整客服人數;另一方面,把市民客訴資料公開於紐約市OPEN DATA平台,提供民間使用,例如地產商利用這些客訴資料,找出噪音、髒亂、治安不佳的集中地區,揭露房地產的潛在價值。圖2 紐約市市民客訴"噪音"發生的地點分佈公私協力營運 共創智慧城市 目前在紐約市區約佈設了1867台LinkNYC,這種kisok設備提供市民各項服務與數據,包含提供免費Wi-Fi網路、911撥打服務、311諮詢與客訴撥打服務、免費國內電話撥打、地圖資訊服務、當地氣象資訊服務及其他網頁資訊,如無障礙設施查詢、求職資訊、交通地鐵資訊....等。然而政府部門完全不需花費任何建置與維護經費,而是透過企業贊助,將原本的電話亭改建,相關成本全仰賴廣告來支應,係為公私協力發展智慧城市應用之典範。圖3 LinkNYC功能說明與佈設地點
-
2018/12/10租的起、買的起的住宅-德國柏林的住宅政策及合作住宅(Cohousing)「居住是基本人權,也是政府的責任。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至少要住得起,而且要住得安全有品質。」~臺北市長柯文哲如是說。 居住是各國政府都重視的挑戰,故合作住宅是歐洲諸多國家重要的住宅供給,德國更是推動合作住宅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合作住宅的興建打破開發商對住宅供給市場的壟斷,德國政府長期以來即給予合作住宅諸多政策支持,除公私協力推動多元可負擔出租住宅及給予租屋者租金補貼外,並協助低利融資、提供合理價格土地、房地產相關稅賦優惠等措施,造就德國能長期維持住宅市場的穩定。圖1.德國公私部門簡介住宅政策及合作住宅案例以租代買的柏林市 柏林是一個獨特的租戶城市,85%的居民租房,僅有15%是自有住宅,與臺北約85%的高自有住宅比率,15%的出租住宅恰好相反(圖2)。也因此,租賃的法律是重要的部分,包含租賃、稅收、分區法律及營建的規章皆由聯邦立法;邦的部分則是包含社會住宅的補助,一些規範性的政策及有選擇性的租金制定。圖2.柏林住宅市場的權屬結構 柏林市政府住宅政策目標(1)維持可負擔租金。(2)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3)維持個別社區多樣性和特色。(4)以獨特的「柏林混合」,使不同收入水準、社會和文化背景的人可共同生活。為達成上述的政策目標,柏林政府從量、價及質三方面採取相關措施(如表1)。(一)量-政策引導提供適量住宅1.規劃每年新增住宅數:預計到2030年需增加19萬4,000的住宅單位。2.開發新城區:至2017年1月止,開發11個新城區,每個新城區規劃興建500至6,000個住宅單位,共計約38,000個單位。3.市營住宅公司增加所有之出租住宅存量:到2026年需將出租住宅存量增加至400,000個單位(新建和收購)。4.挪用住宅禁令:規定住宅必須實際用於生活,禁止用作度假公寓,辦公室甚至空置和拆遷。住宅空置超過3個月,需要許可證,違反規定可能會被罰款。5.營建專責機構:市營住宅公司負責興建住宅,柏林市府住宅協調辦公室負責進行協調及協商工作,加速住宅建設進行。6.稅賦:a.自有自用住宅不需要繳納不動產稅,只需繳納宅基地土地稅。b.自有房屋出租除按評估價值課1%~1.5%不動產稅外,租金收入要繳納個人25%資本利得稅。(二)價-控制合理負擔的住宅1.公部門:(1)市營住宅公司興建的住宅,50%要作社會住宅,租金每平方公尺為6.5歐元;另25%住宅的租金每平方公尺10歐元,租金不能隨意漲價。(2)租金管控的社會住宅,補貼戶數每年5,000套公寓,每戶補助91,000歐元。受補貼者,30%住宅需受租金管控,每平方米6.5歐元至8歐元,漲幅每2年每平方米增0.2歐元,管控期限30年。(3)學生優惠住宿公寓:市營住宅公司與學生組織Studentenwerk Berlin和其他學生代表合作,提供優惠的學生住宿公寓。(4)出版租房市場租金指數:柏林市府每2年會出版租房市場租金指數,作為指導租金參考。(5)限制租金漲幅:a.新租約租金不得高於同地區平均租金價格10%。出租期內,上漲幅度1年內不得超過10%,3年內不得超過15%。b.租金價格調漲高於當地可比租金20%(某些情況下為50%),房東將受罰款。(6)住宅補貼:社會住宅租戶收入30%以上用於租金,或能源特性較差的住宅,需以租金25%負擔費用,將獲得租金補貼。但不得超過適當居住面積總月租(淨租金及所有附屬成本)的一半。2.私部門:合作住宅(Co-housing)縮小個人使用空間,增加分享公共空間,降低個別消費,並以低價、低耗能、標準化的結構與材料,達到可負擔且節能的住宅。居民透過自主管理或組織社區協會,減少因委外物業經營所需付出的固定費用成本。(三)質-因人因地且具多元的設計1.市有土地讓售,需以有關可負擔住宅及社會和文化等具說服力的概念、對都市的建築品質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考量。2.民眾參與:為與市民共享城市建設成果,柏林新的建案規劃,需納入利害關係人參與程序。3.房型多樣化:因應高齡少子化及單身人口增加的家庭結構,房型設計多樣化,以適應跨世代混居及照護社區化。4.支持社區社會、人口和文化融合:教導新移民學習新技能,以便融入社會,並贊助鄰里活動,使社區居民活絡情感。表1.德國柏林住宅政策策略方案彙整表合作住宅為何能打破開發商壟斷 合作住宅的興建被認為可打破開發商對住宅供給市場的壟斷,也是穩定德國住宅市場的重要因素。然而是什麼樣的特性,讓合作住宅可打破開發商的壟斷? 合作住宅(Co-housing)是基於共同合作、分享及民主管理的一種社區(圖3)。透過成員共同出資、共同參與興建、共同營運管理、決策,打造出符合成員需求的住宅與社區生活。組成的成員因多具共同理念價值,故可產出高度的合作效益。本次行程參訪柏林當地的合作住宅,其組織的構成有以住宅合作社為之者(Spreefeld合作住宅),有具所有權形態者(R50),亦有以出租住宅公益型企業形式組成者(Mietshäuser Syndikat)及結合社福機構性質者(Sudwest-Sonne Hospice),綜整這些合作住宅,可歸納出以下的特性。圖3.柏林多樣化的合作住宅(一)合作、共享、自治、共生合作住宅的組成,以「合作」及「共享」為核心,在此基礎上成員共同出資或持股;共同參與住宅的興建與空間型態規劃;並以集體決策的民主機制,參與社區事務的規範。此外,社區居民或透過自主管理,或組織社區協會,共同維持社區居住品質,此種自主治理的方式,不僅可減少因委外物業經營所需付出的固定費用成本,也加深社區意識的凝聚。(二)「住」的住宅住宅之所以商品化,是因建商的投資成本需要獲得利潤,故投資成本越高,房價就越貴。合作住宅,興建目的即是為供住戶居住需求,無需至市場上競價,自無需考量利潤。是以,住宅興建時可利用低價、標準化的結構與材料,降低興建及營運成本,達到可負擔且節能的住宅(圖4)。圖4. 低耗能及標準化的結構與材料降低興建及營運成本(三)經濟、生態、社會永續合作住宅的設計是結合私人住宅及共享空間。個別使用面積縮小,分享公共空間增加,除提高了可負擔性,並因個人消費的減少,有利於生態及環境的維護。此外,住宅的設計強調低耗能,在節能與能源依賴上,對生態及環境更友善。另柏林現有50%以上單身的獨居者,不論是現在或未來年老的時候,可以藉由社區中更多的朋友或鄰居相互協力,使這些高齡的獨居者可以留在這裏(圖5)。圖5. 縮小個別使用面積、增加分享公共空間、減少個人消費,提高可負擔性及友善生態環境(四)跨世代居住高齡少子化為現今社會普遍趨勢,家庭結構的改變(夫妻沒有子女或單親家庭者),非親屬間的扶助更顯重要。當年幼子女無法與父母同住,或年長者之子女無法照顧他們父母或單身的年長者,即可透過此種居住方式,讓其他同住的家庭來協助他們,使照護社區化。有些退休人員,因為知識較高,在跨世代混居的社區中,可以擔任觸媒,藉由鄰里中心與週邊發生良好的互動,對社會提供回饋(圖6)。圖6.跨世代居住解決高齡少子化社會照護的問題(資料來源:STATTBAU簡報資料)(五)政府政策保護及給予補貼德國政府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分別頒佈及修定住宅建設法,目的在於使合作住宅的興建與政策性保護能夠更趨完善,以落實人民居住的權益。而政府以公開遴選的方式,讓市民提出具社會和文化等具說服力概念的開發案,以爭取市府釋放的公有土地,非但可為合作住宅提供最關鍵的土地資源,並責成合作住宅發揮社會正向的效益。此外,政府尚有給予如所得稅、財產稅、交易稅等財稅上的優惠。(六)融資優惠的支持民間合作金融體系,由住宅合作社設立社員的合作銀行或國民銀行提供社區居民儲蓄、貸款金融服務。政府則給予住宅合作社長期的低息貸款,貸款利率1%~4%,償還期則長達30~40年,並可延長期限。融資優惠部分,由政府擔任住宅合作社向銀行貸款時的保證人,以提升住宅合作社通過融資的條件及降低銀行擔負的倒債風險。借鏡柏林展望未來 德國柏林面對提供市民可負擔出租住宅的議題,從量、價、質三面向,公私協力推行多元方案措施,使得其房價租金得以長期處於穩定的狀態。借鏡柏林,臺北市面對高房價的議題,建議未來在量(政策引導提供適量住宅)的部分,應從提高私有閒置違規空屋的持有成本,促進閒置空屋釋出;市有非公用土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徵求民間投資興建地上權住宅等多元方式增加可負擔住宅。在價(控制合理負擔的住宅)的部分,可鼓勵協助民間協力造屋推動合作共同住宅;提供全面、即時、正確、透明的房市資訊及規劃建立合理房價租金指標,便利民眾依自己的需求查詢參考。質(因人因地且具多元的設計)的部分,多樣公宅房型規劃,以因應現時跨世代居住需求;推廣媒合多元青銀共居,藉由營造共好共融的生活,同時解決青年居住及老人照護的問題。
-
2018/10/28臺北,品牌城市的打造-以美國紐約市為例一、品牌城市的定義 隨著17世界工業革命的帶動,人類因集體生活而產生的聚落型態,逐漸擴大成為城鎮(town)乃至城市(city),近代城市化的發展迅速,20世紀初期,全世界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僅有40處,1960年則已超過200個,根據聯合國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統計,1960年全世界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人口加總佔全世界人口的比例為13.944%,而至2017年該項比例已提高至23.239%(圖1),顯示近代都市化的發展造成人口仍持續向都市集中,也因此衍生了都市的擴張問題及都市間的競爭關係。圖1:1960年至2017年世界100萬以上人口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銀行網站(THE WORLD BANK) 1960年代,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在他的兩本出版著作「古騰堡星雲」及「瞭解媒體」中首次提出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麥克魯漢觀察到一個由收音機和無線電視所啟動的地球村現象,他並判斷如電腦網路時代到達巔峰,其強大散播知識與資訊的力量將逐步創造一嶄新的權力結構。麥克盧漢認為當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空間與時間的距離逐漸被消弭後,地球上各分散的區域因此而重新被聚合起來,終究變成一個大部落,這就是「地球村」,電子媒體將全世界變成一個很大的「地球村」,全球的實況轉播與網路所聯結的終端使用者—可以使因印刷術的發明而部落化的人們重新組織起來(去部落化)並自成一格。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網際網路及數位電子媒體的發達,驗證了麥克盧漢的地球村概念,科技雖然拉近了區域的隔閡,但也帶給了城市及地區間隱藏性競爭,如電子科技、商業貿易、農業技術、金融交易等,近年來世界城市發展大者恆大的趨勢發展已愈趨明顯,大城市的磁吸效應已不僅是對相同國家或地區內的中、小型城市帶來影響,跨國磁吸的影響已是目前許多國家與城市間極為重視的課題,如何確保產業不外流,人才不流失,並能吸引更多國際間的投資與合作發展機會,並能站穩國際的舞台,「創造城市的獨特性」是唯一途徑,而品牌城市的定義就是「創造城市的獨特性」。二、如何打造品牌城市 一個城市的品牌,代表這個城市的主要發展特色及未來發展的願景目標,並推動城市向所規劃的願景邁進。那要如何打造品牌城市呢?首先,這個城市必須先能說出一段故事,而這個故事是要讓在地的居民能瞭解並能獲得認同的,也就是要找出大家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印象、回憶,建立共識,而城市品牌就已在這個故事中了。全球化的浪潮中,無法接受及趕上時代潮流的人最終就會逐漸被淘汰,就如同NOKIA與IPHONE的品牌故事,城市的發展亦然,而全球化所關注的議題,多為經濟貿易發展、文化特色、旅遊發展甚或是都市再生的成果,須找出城市本身的特色並選擇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取得大眾的認同,透過政府部門及民間活力之挹注,公私協力攜手合作,才能在重重競爭中脫穎而出,建立自己特有的城市品牌。三、紐約市打造品牌城市範例 屬於工業革命起源的歐美等國家,在20世紀初期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及經濟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影響,許多城市於此時皆面臨了都市發展的瓶頸,紐約市在此時也發生了經濟發展停滯,股市全面下跌,各項貿易金額銳減,失業率飆升,產業受到重挫,連帶產生了治安及環境衛生不佳等社會問題(圖2),紐約人都想逃離這裡,但1980年代後期,在紐約市長Edward Irving及後續繼任的幾位市長持續推動了一連串的改革政策,徹底改變了紐約,時至今日,許多以前被稱為都市之瘤的地方皆已成功改造成為世界著名的景點,觀光客爭相造訪朝聖之地,如中央公園、聯合廣場、華爾街、中央車站等(圖3),不但都成為了紐約市的重要代名詞,更是許多知名賣座電影如蜘蛛人、國家寶藏、小鬼當家等拍攝取景之處,紐約居民皆自豪稱紐約為美國第2個好萊塢。圖2:1970年代紐約市面臨了城市發展的瓶頸,十年間紐約流失了將近100萬人口。資料來源:擷取自網路圖3:現在的紐約市代表性景點 - 中央公園(Central Park)、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 )、聯合廣場(Union Square)。資料來源:擷取自網路、實地拍攝 而紐約市也是北美職業四大運動的搖籃重鎮,籃球有美國知名傳統強權70年歷史的紐約尼克隊(New York Knicks),棒球則有創立115年北美四大職業運動最知名品牌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及創立54年的另一支強隊紐約大都會隊(New York Mets),紐約洋基是參與世界大賽(World Series)最多次(40次)的球隊,亦是奪得最多世界大賽冠軍(27次)的球隊(圖4),領先排名居次的聖路易紅雀隊(11次)有16次之多,足可見洋基隊確實是美國職棒最強的隊伍,加上許多耳熟能詳的傳奇球星如貝比魯斯、狄馬喬、米奇曼托等,不僅在全美棒球運動人口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其威名更是世界遠播,已是世界棒球運動人口皆熟知的世界棒球強權,這也代表紐約是一個豪門,是強壯有力的;這是很成功很正面的案例,洋基的榮耀無疑地帶給了紐約市城市品牌的成功及關注。另外紐約更是世界網球四大滿貫賽之一擁有135年歷史的美國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城市,更是許多職業網球好手奪冠登上世界第一的榮耀舞台(圖5)。由此可見,紐約市透過國際間重要運動賽事的舉辦,不但完成了承辦重要賽事的國際使命,更對全世界展現其承辦重大賽事的能力與基礎建設,成功為城市帶來了榮耀,這才是真正的光榮城市,城市價值。圖4:紐約洋基隊於2009年奪得世界大賽(World Series)冠軍。資料來源:擷取自網路圖5:四大網球公開賽之一,美國網球公開賽,我國網球好手詹詠然與搭檔瑞士前球后辛吉絲於2017年美網雙打封后,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四大公開賽奪冠的網球選手。資料來源:擷取自網路四、如何向世界展現城市品牌 品牌城市建立,市政府官方網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表演舞台,除透過於官方網站的宣導推撥機制(如影片製作、臉書等社群媒體),如能透過由下而上,從民間社區組織發動規劃行銷,公私協力,這才是城市品牌永續經營的王者之道,此次紐約學習課程多位講座亦提出民間力量的重要性,在政府打造城市品牌前,應首先了解地方民眾需求與期待為何?透過地方民眾參與的過程,打造具有共識的地區形象,並據以推動,而不是僅期待由公部門全然主導,因此種執行機制,十分可能由於政府對於地方的瞭解不足,格式化地複製相同地區形象,並給予過多資源,進而造成仕紳化之後果。 政府機關官方網站、YOUTUBE、臉書等社群團體之能見度推廣,製作對於外國遊客更為友善且資訊易讀性高之官方網站,是建立品牌城市形象的第一步:作為外國遊客對於本市認識的第一印象,官方網站無疑地成為一個隱性的第一道國門,政府機關應讓外國遊客得以在短時間內透過官方網站迅速營造對於臺北市的第一印象,可透過推播宣傳、支付費用加強網站能見度等方式達成,而官方網站所宣達之本市政策、活動等資訊,亦應就預期使用者之角度,審慎揀選適當內容。五、結語 相較於亞洲四小龍其他三國新加坡、南韓及香港,臺灣近年來因為國際政治局勢的影響,不論是在國際外交圈、世界性組織活動參與及國際運動賽事上都遭遇對岸中國大陸檯面上檯面下各種手段的打壓,在國家地位普遍不被國際承認的情形下,臺灣要逆勢突圍,勢必得由城市來作為突破包圍的先鋒,臺北市身為臺灣的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經濟、科技、產業發展資源,更擁有最優秀的公務人才寶庫,只要我們公私協力,上下一心,以紐約市建立城市品牌中的一環-運動競賽為參考範例,發掘屬於我們的故事,尋找我們有潛力發展的項目,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城市獨特性,我們不僅只是要做台灣的臺北市,我們更要以成為世界的臺北市為目標,在21世紀地球村的時代,努力擊敗競爭對手,打響我們的城市品牌,創造屬於臺北市自己的路。
-
2018/10/1日本智慧地所之登記制度及其印鑑證明制度發展赴日考察-產官學界多方學習為何考察日本不動產登記制度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數位政府」,運用資料力量,改變業務申辦方式,以滿足民眾需求。目前在地政業務方面,也逐步應用電子簽章機制,推動網路申辦電子地籍謄本及簡易登記案件,然而網路申辦土地登記業務使用率依然偏低。我國土地登記制度自日據時期開始,沿襲日本印鑑證明制度,涉及人民財產有關之登記,除當事人親自到場外,長久以來普遍使用印鑑證明作為確認當事人真意之證明,考量日本印鑑證明制度延襲迄今,且日本早在2004年不動產登記法制定時,已導入不動產登記電子申請制度,其不動產登記線上申辦率有顯著成效。參訪目標本次前往日本東京考察,參訪單位包含東京法務局、日本台灣不動產協會、Solariage司法書士法人、東京信義房屋、新宿區役所及日本不動產界學者,期望透過本次考察相互學習、以雙方經驗為借鏡,有助於精進我國不動產登記線上申辦機制之發展及促進國際間公務交流。 圖1 參訪新宿區役所日本不動產登記申請三途徑:書面、半線上、全程線上 目前日本的不動產登記申請方式,可分為三種:書面、半線上及全程線上,民眾或司法書士得視情況選擇適用的申請途徑,進而達到節省時間或交通成本的目的。三種登記申請的途徑分述如下:(一)書面以日本現行的不動產登記制度而言,印鑑證明仍為申辦不動產權利移轉或變動時辨識當事人真意的主要方法。尤其以傳統之書面申請登記(圖2),包括郵寄申請在內,申請人必須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印鑑證明也是其中之一。依東京法務局的統計,目前採用書面申請之案件數占東京都轄區申請總案件數約50%。圖2 日本書面申請流程(二)半線上(線上申請、紙本審查)半線上是全程線上及書面的折衷方式,民眾或司法書士先以網路連線將申請文件傳送至法務局系統提出申請,再將紙本申請文件郵寄至不動產座落之轄區分局,完成申請程序,法務局審核完畢後通知司法書士或當事人輸入登記識別情報完成登記程序(圖3)。此一流程是為因應全程線上申請使用率遲遲無法提升進一步建構的機制,目前申請案件數約占東京都轄區申請總案件數之45%。圖3 日本半線上申請流程何謂登記識別情報?登記識別情報是用來取代以前的登記完成權利證,以資證明不動產所有權人產權的重要文件,於完成審查及登記程序後,由法務局發給不動產產權之權利人(圖4)。登記識別情報實際上是由英數字組合而成的12位數認證號碼,採紙本形式核發,並以不透明膠紙彌封數位認證號碼處。申請登記時如何使用通常在申請登記時,義務人需提示紙本登記識別情報,一般是尚未拆封的狀態,以示該數位認證號碼未向權利人或代理人以外之第三人揭露,登記程序完成後,便會核發全新的登記識別情報給新的登記名義人。即便是相同標的,一旦登記名義人變更,登記識別情報會隨之更新。圖4 登記識別情報(三)全程線上日本政府於2015年開始實施My Number制度,在此制度下,My Number具有數位簽證功能及其法律效力,所以申請人可以在不使用印鑑的情形下向法務局提出申請,既未用印,則無需檢附印鑑證明。在委任司法書士的情況下,若司法書士也已經登錄電子簽章,可以直接於線上完成申請作業。當事人或所委任的司法書士再於線上輸入登記識別情報後完成登記(圖5)。有別於傳統的書面申請,全程線上係以數位簽證的方式取代傳統的印鑑制度辨識當事人申請登記的真意的辨別。此種途徑申請案件數約占東京都轄區申請總案件數之5%。圖5 日本全程線上申請流程印鑑證明/My Number確認當事人真意(一)印鑑證明關於印鑑證明的登錄(圖6),從過去就不動產登記、汽車登錄、公證文書製作等國民權利義務發生或變更之場合中被廣泛的利用。在日本,印鑑證明制度的功能係為確認: 申請者與本人確為同一人 申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無偽 圖6 印鑑證明 確認申請書的責任歸屬 (二)My NumberMy Number是一組12碼的個人編號,同時也有實體卡片(圖7)。日本政府依據居民基本資訊登記本,為每一位國民賦予一組12位數字的終身不變的個人編號,用於社會保障、稅務、防災對策,以及地方政府處理法律條例規定的各類事務等場合。 圖7 My Number card 臺日制度比一比相較於我國,日本的不動產登記制度係屬形式審查,登記機關的責任相對較小。在日本,涉及權利變動的相關登記項目之所以可以推動全程線上申請,關鍵在於各項重要資訊及文件的數位簽證化,像是將登記權利證明(即權狀)轉換為登記識別情報(12位數認證號碼)、以My Number取代印鑑證明等,但僅管如此,根據東京法務局的統計,採用全程線上的申請案件數量仍為少數,主要原因仍與社會大眾的交易習慣難以於一夕之間變動息息相關。表1 臺日登記制度比較表從日本經驗看臺北(一)印鑑制度難以廢除有關廢除印鑑證明的議題,新宿區役所表示,印鑑制度在日本使用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不僅社會大眾已經相當習慣,且印鑑證明作為民眾辦理各項事務的重要文件,交易過程中並無嚴重弊害存在,因此若要將該制度完全廢除,短期內可行性低且困難度高。(二)傳統書面及電子簽章雙軌併行從不動產登記業務的角度觀之,日本實施以電子認證制度方式試辦申請不動產登記,主要是希望藉此制度能滿足一定條件的當事人以電子署名(數位簽章)取代印鑑證明書,透過網際網路方式申請,惟此乃雙管齊下,並非強制,使用與否係由民眾依個人之意向或需要決定。(三)日本線上申請使用誘因:無法臨櫃跨區申請不動產登記本次受訪的司法書士說明,由於日本沒有跨所送件制度,半線上的申請模式確實替他們節省許多往返各轄區法務分局的時間及交通成本,因此他們願意採用。從圖8可以看出日本東京光是東部的面積就已經是臺北市的2.3倍,如果以傳統方式臨櫃辦理書面申請又無法跨區,確實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交通成本。圖8 日本東京及臺北市面積比較圖(四)申請登記全程線上化仍有努力空間至於全程線上的申請模式,確實也能夠達到替申請人節省時間的目的,但因需以數位認證方式申辦不動產登記,實際上並非所有民眾都持有My Number,且日本民眾對My Number的個資保護仍有所存疑,爰普遍仍習慣將印鑑證明視為交易真意的確認,作為申請不動產登記之文件,故採用電子認證的全程線上不動產登記申請模式在日本仍未普及。表2 臺北智慧地所及日本線上申辦不動產登記比較表智慧便民更進一步(一)法令修訂與時俱進為達成e化便民的政策目標,臺北市107年實施「智慧地所邁大步」亮點計畫,並推動擴大線上申辦登記案件、電子支付以及金融機構印鑑比對系統等創新措施,以落實臺北地政維新之綜合治理。見賢思齊,藉由本次參訪所見,可知以目前智慧地所推出的系統服務,在跨所及分案的彈性上,我們給民眾更多的選擇及貼心服務,但在電子簽章的部分因為礙於法規,所以目前仍有推行上的限制,如未來配合中央修訂相關規定,相信智慧地所系統的便民服務得以更加盡善盡美。臺北市自107年3月29日推動智慧地所線上申辦系統,係為提供民眾及地政士更便利及有效率的申請管道,目前礙於法規限制無法適用於所有登記案件,且臺北已開辦跨所收件及跨所登記之便民制度,所以在使用誘因上相對於日本因為沒有跨區跨所便民措施的限制而顯得較低。(二)持續增加系統功能、辦理教育訓練為了改善及精進系統功能,除了從法規面考量,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經驗及反饋,將其列入參考並據以優化系統功能,讓系統可以更人性化、更直覺式的使用。地政事務所受理的人民申請案件,以登記、測量案件及謄本申請為大宗,其他類申請案件(例如:代理人送件明細)應逐步規劃納入智慧地所服務系統,並針對未使用智慧地所之地政士每季或每半年辦理系統教育訓練,增加地政士對於系統熟悉度及接受度,以提高線上申辦率。(三)服務持續性與擴散性推動臺北智慧地所服務系統非全程式線上申辦,可以簡化地政士臨櫃申請跨縣市代收案件及地所同仁受理跨縣市代收作業程序,除了持續優化系統功能及增加申辦案件項目外,未來亟能推廣到全國各縣市地政事務所,達到全面簡化申辦作業流程目標。
-
2018/9/4臺日地價制度之比較與精進我國公部門地價查估係依平均地權條例及地價調查估計規則等相關規定,採區段地價方式辦理,該估價方式簡便迅速且符合成本效率,惟亦有忽視宗地個別因素等缺點,容有改進檢討之空間。故行政院於106年3月核定「地價查估技術精進與實價登錄資料應用發展計畫」,參考各國地價制度及估價經驗,研究改進目前區段地價制度。本文則以日本為他山之石比較兩國地價制度差異,進而提出土地價稅精進方向,期能提升地價查估之精準度,並健全不動產稅制。臺日地價制度簡介 我國地價制度:區段地價為方法 我國課稅地價現有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各地方政府辦理公告土地現值作業,係依平均地權條例及地價調查估計規則等有關法令規定,派員實地勘查各項影響地價之因素及其影響程度,並調查地價動態後,據以劃分地價區段及估計區段地價,其中有買賣實例之區段,以調整至估價基準日之實例土地正常單價,求其中位數為各該區段之區段地價;至無買賣實例之區段,應於鄰近或適當地區選取二個以上使用分區相同或使用性質類似,並已估計出區段地價之區段,按影響地價區域因素評價基準表及基準明細表等因素之相近程度,修正估計其區段地價。經依法提請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於每年1月1日公告,作為土地移轉及設定典權時,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參考,並作為主管機關審核土地移轉現值之依據。 公告地價係併同公告土地現值作業辦理,由地價評議委員會依內政部函釋五大原則進行評定。就用途而言,公告地價為土地所有權人於重新規定地價時申報地價之參考,稅捐機關再據以課徵地價稅。另平均地權條例於106年5月10日修正,由每3年修改為每2年重新規定地價一次,目的在即時反映地價動態,落實稅賦公平,兩者比較如表1。表1 我國公告土地現值與公告地價比較 日本地價制度:公示地價為主體 日本於1969年7月制訂「地價公示法」,由國土交通省的土地鑑定委員會選擇標準地,每個標準地委託 2 位以上不動產鑑定士鑑定估價後,由土地鑑定委員會審查評估報告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判定標準地每年 1 月 1 日的正常價格,並於每年 3 月公布。公示地價的主要用途為一般土地的交易價格的指標、不動產鑑定士估價的基準、公共設施用地徵收補償價格計算的基準、遺產稅評估、固定資產稅評估的參考、國土利用計畫法土地價格審查的基準。 日本地價制度除國土交通省公示之標準地地價外,由都道府縣為土地交易管制之需要設立基準地,對公示地價進行補充修正,每個基準地要求1位以上的不動產鑑定士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經都道府縣知事審查後判定標準價格,以每年7月1日為價格日期,並於每年9月發布,所發布之基準地價與公示地價有相同評估標準。另國稅廳為課徵繼承稅、贈與稅計算土地價值需要,及市町村為課徵固定資產稅、都市計畫稅、不動產取得稅需要,分別委託不動產鑑定士參考公示價格評估宗地地價,作為課稅基礎。日本各類公部門查估地價如表2,又我國與日本公部門地價(以公示地價為例)經比較如表3。表2 日本各類公部門查估地價一覽表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表3 我國與日本地價制度比較臺日地價制度差異分析 宗地估價vs.區段估價 日本公示地價係選定具代表性、中庸性、安定性、確定性之標準地進行估價,考量宗地之個別因素,由不動產鑑定士採市場比較法、收益還原法及原價法(重置成本法)等3種方式評估得出各標準地之正常價格,與市價接近程度高達9成以上。相較之下,我國公告土地現值或公告地價採區段估價,將情況相同或相近之土地劃為同一區段,未考量區段內個別宗地之差異,且區段地價主要採區段內買賣實例正常交易價格之中位數,該方法得出價格與市價接近程度較低。 鑑定士估價vs.地政人員估價 日本公示地價係委託2名不動產鑑定士(即我國不動產估價師)進行估價,如評價結果有明顯差距,則請第3位不動產鑑定士評估後斟酌決定其價格,以2013年之日本地價公示調查為例,土地鑑定委員會共委託2,722位不動產鑑定士,對日本全國26,000個標準地進行估價,以公正第三方採具專業性之估價方法得出公示地價,社會大眾接受度高且具公信力。相較我國區段地價係由地政人員評估,區段地價性質屬大量估價,忽略個別宗地條件差異,可能致地價偏離市價,社會上之指標性及公信力較低。 地價基準獨立vs.價稅租未分離 日本公示地價包含國土交通省公示之標準地地價及都道府縣補充之基準地地價,因應不同課稅目的用途,再委託不動產鑑定士以公示地價為基礎,佐以路線價評價法等進行價額評定,並按土地公示價格基準的一定比率作為其評價(目前固定資產稅為7成、遺產税為8成),且該成數由稅務機關決定,故公示地價係公告宗地合理正常價格,具基準獨立且不受各機關對地價目的或用途而影響之特性。相較之下,我國現有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制度造成一地多價,且其占一般正常交易價格比例係由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又除作為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之法定用途外,實務上常直接被援引作為其他政策之執行依據(如:公有土地設定地上權或出租租金、占用補償金等計算基礎),形成估價目的不同卻使用同一地價作為基礎之困境,價稅租未分離之結果,導致地價調整時之影響層面擴大,成為土地稅基合理化之阻力與包袱。土地價稅未來展望 透過臺日地價制度比較,可發現日本公示地價具有貼近實際市價、考量個別宗地條件差異,及委託不動產鑑定士估價較具公信力等優勢。惟我國現行不動產稅率係中央政府訂定,稅基則由地方政府評定,制度面之改革有賴中央通盤檢討及統籌修法,又如要仿效日本引進私部門人力查估地價,則須進一步厚植不動產估價師之量與質。故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場,公部門估價之公平與合理,宜在現行法令架構下精進地價查估,進而倡議及協同中央進行價稅制度改革。 為促進土地價稅合理,展望未來,本局將秉持「公平」及「合理」為執行原則,賡動推動地價區段細緻化、區段地價差異化及公告土地現值漸進接近一般正常交易價格,並透過科學化、專業化方式改善地價查估流程,積極導入GIS建立大數據估價輔助系統,提升地價查估之效率與公平。另一方面,依本府共識建議中央推動稅制改革:地租與地價脫鉤、房地持有稅合併課徵、保障自住輕稅賦、提高短期交易成本與閒置違規持有成本,健全不動產稅制,回應市民對居住正義的期待。
-
第三十七期,他山之石,測繪,地理訊息系統論壇2018/8/22參加香港海峽兩岸城市地理訊息系統論壇及實地參訪
-
第三十六期,他山之石2018/8/1他山之石 - 德國漢堡舊工業區大轉型~城市中的新城市~Hafen City 港口新城
-
宜居永續城市,他山之石,永續發展,智慧生態社區,第三十六期2018/4/3營造循環社區-荷蘭De Ceuvel 示範基地
-
2018/3/28參訪嘉義縣政府地政處共構機房內政部「地政整合系統」整合土地登記、土地複丈、地價處理、地用處理、案件管理及系統管理等作業項目,為全國地政事務所處理地政業務所需之核心系統。過往系統之伺服主機、網路設備都分散於各地政事務所,多年來不僅造成伺服器數量愈來愈多,整體資源利用率下降,同時造成資源無法共享與整合,北市地政局藉由107年汰換老舊機房設備的機會,提出「地籍資料庫集中共構計畫」,並於107年1月12日參訪全國「唯一」完成共構機房的地政機關-嘉義縣政府地政處,期借由此次參訪取經,吸取其成功經驗以資借鏡。降低建構維護成本 「嘉」厲害 根據嘉義縣政府地政處表示,105年進行各地政事務所機房設備汰換時,面臨經費不足的窘境,經與內政部地政司商討後,鑒於基礎網路環境的成熟穩定條件下,提出將各4個地政事務所「地政整合系統」相關系統環境整併於縣府內單一機房(圖1),除能有效減少伺服器數量、改善硬體效率、降低整體維護成本,同時透過一致性的資安制度與規範達到區域資安聯防成效,強化該處及各地政事務所整體資安防護,避免資源較少的機關遭受資安威脅。圖1 資訊機房共構示意圖他山之石 「共構」再提昇 此次參訪,除了瞭解該處資料庫規劃架構、網路規劃架構、資料庫主站與備援規劃架構外,也討論了實際運作時曾遭遇的問題及因應方式。本局將這寶貴經驗轉化為修正「地籍資料庫集中共構計畫」重要參考,未來除了硬體設備外,更進一步將資料庫、應用程式伺服器一起「共構」,使得建置後之硬體資源可獲得充分分享、計算及儲存資源可迅速移動、災難發生時主機可得到多一層保護 、確保零停機時間 、容錯架構、不同網路服務群隔離,兼顧資訊存取性、資料保護能力及安全性。
-
智慧城市展,臺北地政雲,智慧地政,第二十八期,他山之石,臺北智慧生態社區,衛星定位基準站2017/11/202017智慧城市展─ 地政參展回顧2017智慧城市展於2月21日至24日舉辦,包含公私部門、900個攤位參展及相關專業研討,其中臺北市政府「臺北市願景館」以「臺北好居•未來城市」為主題,規劃「智慧生態社區」、「智慧政府」、「智慧新創」、「智慧公宅」及「智慧安防」等5大展區,地政局則以「智慧生態社區」、「地政雲」、「衛星定位基準網」等主題參展,讓各界了解本局各項成果及創新服務。 針對本次參展,可以分成「規劃階段」與「布展階段」,對大部分同仁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過程中難免遭遇問題與狀況,同時也觀摩了其他展示單位的成果,因而累積不少回饋與經驗,以下就兩個階段,檢討分析:規劃階段 - 謹慎規劃 抓緊核心 本府在規劃策展主題時,除各局處參與的平衡外,考量重點在於內容是否有(1)獨創性(如「本市陳情系統」、「田園銀行網路平臺」)、(2)有感(如「智慧銀髮公宅」、「智慧停車」能與生活結合)、(3)具體績效(如災民照顧雲端整合服務,獲得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4)與產業連結(如空氣盒子)。故參展項目宜重質不重量,避免造成展示空間不足,反而不易突顯主題之重點。此外,應加強與布展廠商間之溝通協調與進度掌控,但不能過度依賴布展廠商,而是以夥伴關係來規劃輔助的器材與設備,以強化展出內容,吸引參訪者目光。展示階段 - 布設貼心 操作互動一、智慧生態社區 展示臺北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之願景、目標、推動架構、策略與場域(以智慧城市、田園城市、社區營造為三大主軸並相互串連),同時介紹20處推動地區之智慧運用與生態環境構想、規劃與實踐。展示的手段包含「實體展示」,如學校小田園種植實體展示,智慧停車的模型汽車及停車場;及透過「展版、APP、影片播放」方式呈現(圖一)。 圖一 智慧生態社區展區現況 本展區內容豐富但欠缺主軸,惟實體互動戰勝平面展示,如「智慧停車系統」、「智生植栽」明顯較其它展示主題吸睛,另由主持人現場行銷展區內容及Q&A活動,或攤位現場按讚「智慧生態社區」粉絲專頁,即享小禮之活動,則大獲民眾喜愛。二、衛星定位基準網 展示臺北市衛星定位基準網之基本資訊、定位原理、應用面向,展示的手段包含「系統畫面解說」、「投影片解說」、「現場操作」(圖二)。 圖二衛星定位基準網展區規劃 本展區建議可依對象及目的調整展示內容或說明方式:如對「一般民眾」,目的為「行銷施政作為」,作法上應加強與民眾之連結、結合主場活動、提供贈品;對「專業廠商」,目的為「尋求產業媒合」,作法上應著重說明資料供應方式、服務內容、收費方式、時程規劃。又GPS實體操作可另設於展場外,或改採影片方式示意。三、地政雲 展示臺北地政雲系統,讓參訪者(一般民眾、學生、業者、機關、國外人士),了解地政雲所整合的「屬性資料」及「空間資料」,所提供「三軸」服務,及首創全國的「大社區實價登錄」與「不動產說明書」,展示的手段為「系統畫面解說」(圖三)。 圖三 地政雲展區現況 本展區在展示空間不足情況下,反而容易失焦,應考量減少一個展出主題或設計以行動方式展出。另設備之品質應予提昇,並確實設立輔助之背板,使得參訪者能夠立即明瞭展出主題,亦可提供摺頁文宣資料,以延遲或加深參訪者對展出內容之印象,達到參展之目的。策勵精進邁向2018 綜整2017智慧城市展參展經驗,可歸納下列幾項重點,供2018智慧城市展參考: 參展主題須考量獨創性、有感/與生活結合、具體績效、產業連結,宜重質不重量。 確認參展目的及與其對象,以定調展示內容與說明方式。 參展內容須設定主軸,在有限的空間、環境等限制條件之下,說出合乎邏輯且與參訪者相關的故事。 實體互動戰於平面宣傳,並利用小禮物、摺頁,吸引、加強參訪者印象。 確認展場設備是否滿足需求,別過度依賴有展廠商,適時補充器材與工具。 從參訪者的角度出發,展品擺放是否便於參訪者體驗,營造一個自然的氛圍,形成一個清涼舒適的空間。
-
2017/10/26臺日不動產經紀業管理之比較與建議考量我國不動產交易型態與日本相類似,加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對於不動產經紀業者之管理機制,主要是參考日本制度而設計。為了解日本不動產經紀業者管理模式,奉派與臺北市不動產仲介商業同業公會等一行13人,赴東京參訪一般財團法人不動産適正取引推進機構(該機構依民法第34條規定設立,成立之目的係防止房地產交易糾紛,促進公平即時的解決糾紛,保護消費者,促進建築物和建築物交易業務的健全發展,並接受日本國土交通大臣指定為不動產取引士考試事務實施機關)、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東急Livable株式會社、全日本不動產協會及東京都本部等單位,藉由他山之石,實地了解日本不動產業者管理機制,以精進對於不動產經紀業者之管理,輔導私部門自律,以維護交易秩序及保障消費者權益、擬定房市政策均有助益。日本V.S.臺灣不動產交易習慣大不同 日本曾於1990年代因大量投機活動造成地價、房價高漲,加上其他經濟因素的加乘作用形成泡沫經濟;隨著泡沫破裂,地價房價大幅下跌,致日本人買房觀念為「買了就跌價」、「不愛買房子」,與台灣人「有土斯有財」觀念大不同;此可依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平成25年住宅‧土地統計調查結果,東京地區之自有率為45.8%,而台灣地區之自有率則是高達約88%得到相關佐證。除基本觀念不同外,購屋習慣、市場流通標的及計價面積等皆與台灣不同。舉市場上主要流通標的為例,依據不動產適正取引推進機構所提供之統計資料顯示日本中古屋的流通率只有14.7%,而台灣部分以臺北市之105年不動產登記案件量以買賣建物總棟數-第一次登記建物總棟數/買賣建物總棟數之方式計算出中古屋流通率為69.22%,實與日本大不同,相關差異整理如下表一:表一:臺日不動產交易概況比較表資料來源: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不動產適正取引推進機構提供及依據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地政加值統計之不動產登記統計和臺北市度不動產交易查詢網相關資料整理而得。日本V.S.臺灣業者管理機制大同小異 為維護交易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日本和臺灣皆以管理業者和規範定型化契約雙軌機制,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而臺北市部分近年來除前兩項機制外,另透過積極推動資訊透明,以構築宜居城市。以下分述業者管理、交易流程和媒介契約之兩國差異。一、業者管理 日本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並促進宅地建物的順利流通,訂有宅建業法,該法規定從事宅建業之業者需經過許可制度及繳交營業保證金,同時賦予業者執行業務責任,以確保業務之正常營運與宅地建物交易之公平,並促進宅地建物取引業之健全發展。而臺灣同樣規範經營不動產經紀業需要取得許可、繳交營業保證金,但為落實保障消費權益,提升業者管理效率,進一步規範業者需以公司型態營業且營業前要加入公會,至於執業責任部分皆與日本規定一致,臺日業者管理制度比較詳如下表二。表二:臺日業者管理制度比較表二、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兩國差異點在於業者持不動產說明解說時機,日本係於看屋後,再以說明書向消費者解說,臺灣則是明定應於看屋時持說明書解說。此外,本局為輔導業者詳實製作不動產說明書,除規定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外,更進一步開發不動產說明書製作系統,提供業者使用,同時讓市民了解說明書應有之內容,臺日不動產買賣流程差異整理如下圖一。圖一:臺日不動產買賣流程差異圖三、媒介契約 日本的媒介契約依據委託情形訂有不同種類之標準媒介契約約款,且同時適用於買賣雙方,而我國係依據賣方或買方分別訂有不動產委託銷售契約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要約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有關兩國媒介契約之比較,詳如下表三:表三:臺日媒介契約比較表取經交易安全三階段 精進爭議案例系統查 將維護交易安全之相關措施以交易流程分為事前宣導、事中查核及事後消費爭議處理探討日本與臺灣對於業者管理差異,發現日本與臺灣因應國情不同,事前宣導部分日本多由業者自行宣導,國內除業者自行宣導外,政府部門對於相關宣導作為著力甚深,臺日宣導機制比較整理如下表四。表四:臺日事前宣導機制比較表 事中查核部分,兩國皆訂有查核業者機制及公開業者違規資訊機制,惟日本對於違規業者資訊採部分公開,而我國是採全面公開,兩國查核機制及相關資訊公開機制差異詳如下表五。表五:臺日事中查核機制比較表 事後消費爭議處理相關機制部分,再細分為受理申訴管道、統計糾紛類型與資訊、提供糾紛案例及公開被申訴業者資訊四個面向,並以東京及臺北相關機制做比較,可見對於爭議之受理兩地皆提供有公私部門管道,惟東京之受理管道以民間團體為主,臺北以政府部門為主;而就統計糾紛類型與資訊、提供糾紛案例及公開被申訴業者資訊來看差異點,本市爭議資訊發布頻率較高,爭議案例兩國皆有提供民眾查詢,而日本提供查詢單位皆以系統方式提供查詢,我國內政部亦有提供系統查詢,但本市僅提供PDF檔點閱,尚未建置查詢系統,為提供民眾客製化之爭議案例檢索系統,此實為本局可精進之處;至於公開被申訴業者資訊部分,日本係由業者選擇是否公開,本市則由本局主動公開,有關消費爭議處理相關機制處理的臺日比較詳如下圖二。圖二:臺日事後消費爭議處理機制差異比較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為落實居住正義,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的目標,透過吸取其他國推動相關房市政策的經驗與提供之便民措施,促使本國相關施政能更加完善,以達到宜居臺北的願景!
-
韌性城市,他山之石2017/10/18打造韌性城市—荷蘭奈梅亨還地於河計畫
-
2017/9/20日本東京參訪-不動產估價我國現行公部門地價查估係採區段地價方式,此種方式雖然可以估計大量宗地的價格,卻有忽略各宗地差異等缺失,而遭受外界詬病,故行政院於106年3月核定「地價查估技術精進與實價登錄資料應用發展計畫」中,參考日、韓地價制度及估價經驗,研究改進目前區段地價之缺點,期能提升地價查估之精準度,合理查估地價。 本局為了解日本公部門估價,派遣2位同仁與臺北市不動產仲介商業同業公會等一行13人,赴東京參訪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一般財團法人不動産適正取引推進機構、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東急Livable株式會社、全日本不動產協會及東京都本部等單位,藉由他山之石,實地了解日本公示地價制度及不動產價格指數之編製內容與發布機制,以提升與國際市場接軌能力,對於輔助公部門評定地價、擬定房市政策均有助益。 一、參訪一般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 這次我們參訪了一般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該研究所於 1959 年3月2日在16家銀行及不動產公司支持下,由銀行內部部門獨立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成為專業性房地產機構,其主要業務範圍包括:與世界各國(中國、韓國、美國等)的研究機關合作,進行各種資訊交流、舉辦專業研討會等,另定期發布「不動研住宅價格指數」、日本不動產投資家調查等、及進行住宅、辦公樓、商業不動產、國際不動產、租賃不動產、環境影響評估等。圖1 參訪全日本不動產協會東京都本會及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照片二、日本公部門地價辦理情形 我國公部門地價往往基於不同目的採用不同之估價方法查估而得,故會有同一筆土地上有多種地價且價格有差異情形,而日本公部門地價由中央布設地價控制點,都道府縣進行補充,最後為因應不同課稅目的,各級政府機關再委託不動產鑒定士以公示地價為基礎,佐以買賣實例價格採路線價評價法等進行價額評定,茲將日本公部門地價辦理情形分述如下:(一) 日本公部門地價種類如下:表1 日本各類公部門估價比較表以上摘自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簡報內容(二)日本公部門委託估價之運作(以地價公示為例) 辦理流程圖2 日本辦理地價公示委託估價作業流程2.地價差異之處理 不動產鑒定士提供評估結果時,為了方便評估員之間的相互聯絡,促進地價公示制度的圓滿進行,根據標準地的數量以及土地用途的不同,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設置一個或兩個以上分科會,分科會幹事也會提交幹事意見價格,多數情況下最終以該意見價格為基礎決定公示價格。 不動產鑒定士間可透過分科會共用房地交易資訊,儘量避免價格出現過大差距,如仍出現價格差距,則由土地鑒定委員會決定最終價格。3.公部門估價—比較臺灣和日本圖3 臺灣與日本公部門估價作業比較三、日本發布不動產價格指數情形 日本公私部門辦理不動產價格指數係由REINS之登錄資訊進行研究、分析及發布,發布情形如下:(一)公部門:目前日本公部門國土交通省每季發布不動産價格指數,以2010年價值之算術平均數為基期(指數=100),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住宅不動産價格指數、商業用不動産價格指數、不動産交易件數、面積之統計資訊。圖4 國土交通省住宅價格指數以上資料係源自國土交通省網站資料(二)私部門:日本私部門發布不動產價格指數者,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發布之「不動研住宅價格指數」,其指數是以2000年1月為基期(指數=100),每月發布,主要內容為:不動研住宅價格指數、全國木造建築價格指數、日本不動產投資家調查、林地及樹木價格調查等。圖5 日本不動產研究所不動研住宅價格指數以上資料係源自一般財團法人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網站資料(三)住宅價格指數-臺灣和日本比一比表2 臺灣與日本價格指數發布情形比較四、心得與建議—擇優參採再精進 (一)日本查估同基礎 國內學習求進步(二)我國指數有優勢 日本指數有潛力
-
2017/6/22開發新視界-臺中水湳經貿園區
-
2017/6/1取經5心地政服務 智慧升級拼有感電影「機械公敵」、「AI人工智慧」描述未來世界機器人透過各式各樣的技術協助人類的生活,並透過故事告訴人們傳達「愛」至對方身上的重要性,雖然目前科技尚未如此地發達,但人們早就已經開始進入智慧生活的領域,運用著各式各樣數位科技,身為在地政服務的公務員們,應該逐漸能夠體會到現代智慧技術所能帶來的便利,從以前人工手寫登記簿到現在以電腦即可調出任一土地建物的地籍資料,或是從手機即時查詢地政案件服務的情形,但冰冷且不帶感情的電腦機器會逐漸取代人類溫暖有人情味的服務嗎? 透過本年度局長率隊參訪桃園市政府地政局相關業務(見圖1),發現在業務上桃園的地政夥伴們是以積極有感的5心級服務態度配合高科技智慧的電子技術,讓民眾相信快速的服務並非冰冷無情,而是更貼心、更客製化、更到位的感動服務。這5心級服務態度是分別來自於:用心:透過地政電腦連線,為民眾提供跨區域之地政服務,可至任一地政事務所辦理登記案件、遠途來地所的民眾亦可先審核文件以及跨縣市代收代寄案件資料。貼心:為民眾設想,提供辦理案件數位互動機制,如多元繳納規費的管道、線上申辦業務系統、地政電傳及電子謄本申領服務,免除民眾花費交通往返的時間金錢。安心:提供了住宅及不動產資訊桃寶網及不動產交易e點通等交易價格及數量之資料,讓民眾可以即時透過電腦、手機得到資訊,讓買賣房子時更加安心。創新:積極在流程及資訊系統服務上創新,像是推出地政e管家APP,提供民眾客製化的資訊服務及訊息主動通知,試辦地政事務所免候號辦理領件服務等。關心:推動流程簡化,提升工作效率,像是提供多元的測繪方式,讓建物登記更簡化的關心作為。圖1、局長率隊參訪桃園 此外,在登記、測量等地政業務分類中,我們也看到了地政同仁們對於創新的發想,分別詳述於下:金融機構印鑑比對系統 「印鑑比對系統」是近年地政業務創新的貼心服務之一,透過電子掃描方式比對印鑑章,系統便能清楚地辨別印章的符合率,使承辦人員一目瞭然,簡化作業的流程,也縮短民眾洽公時等待的時間,達到省時、省力的雙贏目標,此外更能藉此防範偽造印鑑證明,進而保障登記案件當事人的權益。 本局目前正試辦「介接使用數位印鑑比對系統」服務,透過這套系統,承辦人員可將需辨識之紙張平放至拍攝臺,將私人印鑑章數位化,由電腦介接至早已建置好印鑑資料的戶政資料庫,系統便會進行比對,使承辦人員能輕易判別真偽。另參訪桃園市之地政事務所後,發現該市亦有發展此項業務之概念,但與本市之介接方式有所不同,係透過人工逐筆掃描各銀行所提供之印鑑,自行建立銀行印鑑比對系統的資料庫,再由電腦系統以四種方式(重疊差異、殘像比對、透空比對、折角比對)提供辨識參考(見圖2),但兩者比對操作過程相似,都需輸入欲查詢的名字或是銀行名,相關功能項目比較如下:圖2、桃園市之地政事務所金融機構印鑑比對系統比對實況 介接使用數位印鑑比對系統以圖示方式提供辨識參考,因操作簡單、使工作效率提升不少。雖然本市目前數位印鑑比對系統仍在試用階段,但同仁們在作業流程上,已由傳統手工翻閱比對方式轉變為電子化的比對方式,逐漸走向E化作業,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另藉由參訪桃園印鑑比對系統介接方式的優點也可以做為我們未來設置的參考。儀器檢校QRcode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地政前線的測量員們,最重要的就是手中各式各樣的測量工具:從簡便的皮捲尺、鋼捲尺或是早期使用的平板儀,到現在測量員所必備使用的經緯儀。 這些儀器們平時可是備受禮遇,不僅攜帶時有專門的防震箱,在沒有作業的時候也是放置防潮箱內,甚至定期至國土測繪中心測量儀器校正實驗室(見圖3)做身體檢查(定期檢校)。圖3、國土測繪中心測量儀器校正實驗室網頁 參訪大溪地政事務所時,發現大溪所已經將這些精密儀器的校正情形以QRcode的網路連結形式,印製於土地鑑界時用的土地複丈定期通知書(見圖4),讓有疑慮的民眾,能夠透過網路查詢的方式得到儀器的型號、校正時間等資訊(見圖5),這樣貼心且讓民眾能夠很清楚地了解政府的公正立場;臺北市之前亦以同樣服務民眾的概念,近期推出了更進一步的創新,著手將小型的QRcode標籤黏貼於測量儀器的機身上,這樣的創新更可讓現場的民眾直接上網查詢正在施測儀器的準確情形,可大幅減少民眾們對精確度的疑慮。圖4、於土地複丈定期通知書上印製QRcode圖5、QRcode所連結儀器校正報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為落實地政維新,邁向臺北市智慧地所的目標,期望臺北市在推出各項創新服務之際,也能夠同步吸取其他縣市良好的服務經驗,使地政服務更加完善,達到智慧、便民的願景!
-
地政,他山之石,第二十二期2017/6/1看見需求 開創有感便民服務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804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