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引言
-
2016/12/23臺北市政府地政局祝您新年快樂
-
智慧測繪,智慧城市,主題引言,第十六期2016/11/21立足智慧測繪 放眼智慧城市
-
主題引言,第十五期2016/11/8公私協力促公益人類民主的過程從神權、君權到民權,過去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是由上而下的「統治」(government),強調命令的貫徹與服從以及大有為政府的角色。隨著民主化及全球化的浪潮,面對多元複雜的社會,民眾對於政府要求增多,由上而下的統治已經不符合真實社會的現實。因此政府在統治能力有限的狀況下,迫於現實分享權力,同時也分擔責任,形成所謂「治理」(governance)的概念。 治理包括了多種面向的意義,但都基於在一種公私部門的界線已趨於模糊之基礎上的新領導方式(Stoker, 1998:17)。從統治到治理,意味著政府意義的轉變,不僅是管理,還必須考慮公共事務的目標與手段,公私部門合作的基礎,以及權力分配和行使的正當性等。在反政府的年代,我們並非不要政府,而是要改造政府,改變政府不行動的體質(呂添富,2007:75)。然而改造政府何其容易,但如能藉著與第二、第三部門的合作,讓政府的運作過程中能建立公私部門的網絡關係,以共同解決公共問題,當可增加整體社會的福祉與利益。公私協力 邁開大步 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自1980年治理興起後的一種合作模式,需從相互性(mutuality)與組織特性(organization identity)的程度來辨別識,如果具有高相互性與高組織特性之合作才能稱為partnership(Brinkerhoff, 2002)。因此公私協力最佳的合作方式是雙方組織各有職責,但有一致的目標,有共識才有望做到1+1>2的效果。 〈公私協力大合作〉列舉了今年本局與各部門、公會與金融機構攜手合作的主要項目,尤其與地政士公會取得合作共識,並預告將試辦「社區不動產諮詢服務」,未來服務將更深入鄰里方便民眾諮詢。本期地政公民咖啡館連載主題為〈土地估價〉,本局施政KPI參採兩項建議,與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專家合作精進查估作業,提高估價的合理性與精確度,公平保障各方資產權益。產官學民 齊心努力 聆聽專業的聲音、加強與各界對話,提升服務品質與掌握民意脈動是公私合作的目的。本局從104年辦理多場委員會、顧問會議,及舉辦地政公民咖啡館。今年不但持續辦理,更針對不動產市場、居住正義、智慧生態社區等議題舉辦公共論壇,凝聚產官學研民對當前重要課題的共識與對策。 〈提升政府服務品質:寓變革於參與政府服務品質獎〉 由多次擔任政府服務品質獎評審的世新大學陳俊銘副教授傳受經驗,提供公部門參加服務品質獎項的參考,以及如何精進服務的品質。 除與公會、NGO團體合作外,本局更進一步推動與大專院校合作計畫,期有效運用學術研究資源,增進學用合一,縮短學用落差。目前本局已訂於11月21日下午與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及臺北市立大學市政管理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啟各項合作計畫。 跨域合作及民眾參與是公私協力重要的一環,「2016臺北智慧生態社區公益論壇」結束後,本局隨即轉戰各行政區在地工作坊與民眾交流切磋,〈臺北智慧生態社區在地工作坊起跑〉讓在地聲音作為營造各智慧生態社區的依據,藉凝聚共識達成整體願景。地政家族 公開表揚 本期公布臺北市優良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員與不動產估價師的評選結果,恭喜得獎的優良地政相關從業人員,傑出的表現值得鼓勵,也是本局與公會合作最佳的夥伴。此外,即將於11月3日舉辦105年臺北市地政業務志工座談會,將表揚23名服務滿300小時與24名服務滿150小時的績優地政志工,特再感謝地政志工們付出時間協助各地所並為民眾解惑。11地政月 活動開跑 每年11月11日是地政節,今年本局將擴大舉辦為地政月活動,從11月1日開始本局與所屬單位推出多種地政主題活動、專業座談、健康休閒及社區參與,以多元有趣方式,讓民眾體驗地政業務。為呈現本局今年推行公私協力及跨域跨界的成果,11月21日下午至11月22日於臺北市政府市政大樓1樓中庭,集合產官學界共同攜手舉辦「臺北地政嘉年華~公私協力 GO」活動,包含與學界簽署合作備忘錄、高齡社會地政貼心服務專案、社區地政諮詢服務及設攤服務。活動詳本局網站及臺北地政Facebook,希望大家能出席同樂並給予指教。參考資料:1. Stoker, G. (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55:17-28.2. 呂添富 (2007) 新公共服務理論之探討-公共性與倫理之途徑。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3. Brinkerhoff, J. 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2:19-30.
-
2016/11/8健全房市與公義社會人類的好奇與貪婪開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手段),帶動全球經濟加速發展,但也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造成當今全球暖化、環境惡化與社會分化所帶來的各種不公義,而弔詭的是公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卻有最根本邏輯上的矛盾。工業革命至今的歷史與科學已證明:人類持續拼經濟(手段)故然提高物質享受,但也加劇經濟、社會與環境的不公義,而或許拼幸福(目的)恐怕才是邁向公義永續社會的道路。然而邁向公義社會的道路,似乎意味著要從打拼GDP,國內生產總值/一種國民忙碌程度的作為(註1),轉向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福總值也稱國民幸福指數(註2)/一種更更具全面並注重精神上的感受的思維,簡言之,就是要改變過去講求「量的成長」轉向「質的提升」。居住正義論壇John Rawls在《正義論》中認為正義的兩個原則是自由與平等,每個人能享有基本的自由權與公平分配(註3)。居住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更是都市的重要課題,臺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在2013年第4季達到15.01 ,為全球最高,2015年第1季更創新高達16.16(註4),再加上如以淨坪計價,臺北市豪宅每坪價格約250萬元甚高於東京(註5) ,房價不合理造成市民買不起房甚或租不到房,成為民怨之首。然何以如此?主要原因在於過去政府作多帶頭炒房拼經濟、房市資訊不明易哄抬、稅賦不合理投資利多本少與國人有土斯有財觀念資產配置比重過高等因素所造成房市過熱房價高漲的現象。面對市民買不起房甚或租不到房的問題,有賴政府從「健全房市」、「稅賦公平」、「住宅政策」與「社福補貼」等四大面向來舒緩買不起房的壓力與補助租不到房的困境,因此依權責集結地政局、財政局、都發局與社會局,邀集產、官、學、研、民及媒體參與9月12日舉辦之「居住正義論壇」,以期凝聚共識、解決問題。健全房市綱領然而,面對當前房市的問題,本局在論壇中主責「健全房市」提出「公開房市資訊」、「促進交易安全」、「稅賦合理公平」及「金融管制穩健」四大面向的政策架構,這不僅需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協力 ,更需要產官學研民攜手合作,才有可能逐步健全機制來穩健房市,〈產官學研民攜手,健全房市樂安居〉簡要地敘述當日論壇與會者的主張與交流過程。房市資訊雜亂,專家各有見解,不僅讓民眾不暸解,業者也無所適從,因此本局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加以分析,在電子報每月固定的「房地資訊」單元揭露全市、各區、各類的交易額、交易量與住宅價格指數,做到資訊即時正確、公開透明的原則。房地交易金額龐大,維護交易安全降低風險是本局的責任,〈爭議形態各有解,買房安心GO!〉列出前三大不動產消費爭議的類型,並教導民眾如何避開爭議。針對交易糾紛比例最高的預售屋,〈預售屋管理新制上路〉透過業者自主檢查、公會契約預審,落實聯合稽查及資訊即時公開等策略,以減少交易糾紛。此外,〈邁向居住正義——租賃契約規定上路了!〉,明定雙方權利同時賦予雙方義務,避免惡質房東濫用契約自由剝削承租人,也維護房東權益避免租霸惡意破會房屋情形。實價登錄與房地合一,是實價課稅與稅制改革的第一步,〈房地合一所得稅對市場之影響〉指出藉由落實賦稅公平達成減少社會貧富差距並兼具住房改革政策的推行。為健全本市的不動產市場,經參採多方意見已草擬完成臺北市健全房市行動綱領2.0(草案),期望作為本市不動產政策施政的準據,為再擴大徵詢各界建議,製作了問卷調查還請各方不吝給予寶貴意見,以充實並周全行動綱領內容,做為我們滾動式檢討施政的參據。邁向公義社會健全房市僅是實現公義社會的一環,公平正義具有多種複合意涵,如同希臘神話正義女神忒彌斯(Themis)的形象,咸以手持長劍、天秤,雙眼矇住的象徵表示,長劍代表了制裁、天秤為公平、矇眼則是客觀。公平與客觀可說是檢視事件的基本原則,而制裁可解讀為具備修正的能力,修改制度遏止不公。林旺根老師在地政講堂所講的〈你家土地被「多數決」,怎麼辦?談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執行問題〉,指出此條文衍生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導致「令少數共有人權益遭到多數共有人霸凌、宰割」,應儘速重新檢討。 過去部分土地開發案例,在未充分了解在地居民需求及潛在負面衝擊前,已於都市計畫中審定,直到開發時引起民眾對府政策的質疑與不信任,甚至流血抗爭。本期連載的地政公民咖啡館「土地開發」議題,聚焦民眾參與時機應提前、安置需求與機制以及開發公益性及必要性的討論,其中之有關之建議已參採納入本局施政平衡計分卡中,另2項亦分別在市政顧問座談及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委員會會議進一步討論獲得原則性之支持。本局將秉此原則持續於土地開發前擴大民眾參與,以多元合宜的土地開發方式,打造對地主、居民、市民、市府、環境、居住、產業等各方面均更有效益的環境。此外,本局與地所各有一位同仁甫獲得市府表揚廉潔楷模的獎勵,一是廉潔自持拒絕不當餽贈,一是識破偽造證明,不使任何藉由不正當手段獲得好處,為民眾權益把關。邁向公義社會政府扮演關鍵的角色,在此也期勉本局同仁向二位獲獎同仁看齊。註1:Jackson, T. (2011)。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朱道凱譯),頁226。台北:早安財經。(原著出版年:2009) 註2::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2016年臺灣的國民幸福指數在39國當中排名第16位,東亞排名第一,領先日本(24)與南韓(29)。檢自:http://happyindex.dgbas.gov.tw/data/20160831news.pdf?y=201603註3:Rawls, J.(1999) A Theory of Justice. Rev. ed. Pp.53.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註4: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房價所得比項目:https://pip.moi.gov.tw/V2/E/SCRE0201.aspx註5:檢自:http://news.ltn.com.tw/photo/business/paper/694834
-
第十三期,主題引言2016/11/8智慧生態社區 Go Go Go世界各國現正面臨著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衝擊,不但影響著產業經濟、環境生態,就連民眾的生命財產都受到威脅,而城市社會奠基於各社區、社群、網絡與個人,為此要避免發展經濟損及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平,透過「生態城市」有機會衡平城市開發的爭議;而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則有賴「智慧城市」以智慧科技善用資源;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衝突,需要「公義社會」來抒解歧異。所以推動「智慧生態社區」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透過技術與制度創新,藉以邁向低碳節能與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邁向智慧生態社區 面對全球暖化、城市競爭與在地社區,本局在2015年將智慧生態示範區納入施政計畫,2016年繼續列為亮點計畫並結合府級的KPI項目,協同各局處共同落實市府對臺北市宜居永續的願景。而本期連載之地政公民咖啡館「生態城市」主題,參採了兩項建議至本局施政平衡計分卡中,並訂定KPI據以執行。 本局目前在新開發區工程正積極導入生態工法與智慧運用,剛竣工的文山一期重劃工程採用透水性鋪面與滲透性側溝,〈海綿城市-會喝水的人行道及排水溝〉以實測示範透水效果讓民眾理解工程特性以及對調節城市氣候的功能,而施工中的〈打造標竿型智慧生態社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揭示了跨局處合作以智慧科技、低碳節能及減洪保水的概念,及創新思維投入新開發區的營造。 打造智慧生態社區,本期主題報導從三個角度切入:一是從社區營造的角度,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吳碧霜執行長在〈智慧生態社區的推動與社區營造〉談社造培力民眾參與的熱誠,提出智慧生態社區推展至社區必須面對的挑戰;二是生態社區的角度,孫振義老師在〈永續發展的規劃設計-從生態社區到生態城市〉,介紹三種不同型態的生態社區就如何「因地制宜」規劃設計的成功案例;三是智慧城市的角度,王聖銘老師以〈建構以人本服務設計為基礎之智慧城市〉回應發展智慧城市仍以「人本服務」為中心,透過資訊科技提升生活品質,解決人在城市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智慧生態社區論壇 為了更全面地推展,首次舉辦的「台北智慧生態社區公益論壇」,邀請產官學研民超過150人一起腦力激盪,從「臺北的機會與挑戰」開場引言智慧生態社區的願景、策略、計畫與展望,續就「綠能產業與環境生態」、「防災安居與健康生活」、「交通旅遊與生活服務」各主題激盪創新的行動與凝聚未來努力的共識,以達成宜居永續的城市願景。〈智慧x生態x社區=共創宜居臺北〉介紹了舉辦本次論壇的目的緣由,以及當日討論的內容,會中寶貴的意見將作為未來落實的參考依據。此外,除成立「智慧生態社區Facebook粉絲專頁」外,〈智慧生態社區-臺北的機會與挑戰電子書〉也正式上線,內容包括循著1、分析共同的挑戰;2、分享國際的案例;3、審視臺北的機會;以及4、提出未來的展望,藉此梳理彙整成冊,做為團隊相互學習與精進的紀錄與指引。感謝過去這一年多來各界先進、同志與同仁的指導與協助,臺北智慧生態社區起步走! 推動智慧生態社區是我們必須共同承擔的使命,目標是四年能夠至少完成20處參與式的智慧生態示範社區,然而要完成這項重要且艱鉅的任務,絕非憑傳統的官僚體制、企業文化或公民社會可以獨力或協力完成。冀望透過搭建平台、散播資訊、集結同好的方式朝目標邁進,同步採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外而內及由內而外等多元的實施策略。推動各項施政需要同仁的認同與努力,優秀的員工能事半功倍,〈地政局同仁獎不停〉表揚了本局認真公務而獲獎的同仁,在此謝謝大家的努力付出,成為地政維新最有力的後盾。
-
第十二期,主題引言2016/7/22土地活化 地適其用
-
2016/6/16創新服務‧簡政便民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照顧人民的基本需求,這也是政府對人民的責任,只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涵蓋了眾多面向,要滿足這些面向便要能貼近民眾的需求。本局的施政使命之一:「創新服務‧簡政便民」,即是優先考量滿足市民的基本需求,其對應有六項施政重點:「增進民眾滿意」、「增進員工滿意」、「增進公共關係」、「法規透明合理」、「創新簡政便民」與「強化地籍管理」。 創新服務更便民 地政公民咖啡館本月連載「創新便民」主題,思考如何能夠將優質服務推行至使用者,並發揮最佳效用,參採了5項建議至平衡計分卡中,訂定KPI設定目標值。公民咖啡館的結論建議有「多元行銷」一項,為此加強與外界的聯繫與輿情回應的速度,本局亦首度成立公關事務推動小組。 過去政府許多作為因循舊規,往往被民眾認為跟不上時代改變,因此創新服務是每個政府單位的挑戰。然本局如何能在自己業務範圍主動回應社會現象,並洞悉社會脈動,為民眾服務提出具體對策。面對高齡化社會,〈台北地政 高齡友善好貼心〉便是以跨局處的力量;並協同地政士公會與金融機構共同推出「台北市高齡社會地政貼心服務計畫」,不但包括方便高齡使用者的各服務措施,更有各界關切的「以房養老」方案,讓長者活用房產,使老年生活無虞。透明行政簡易明 本局各項創新的便民服務可從每期電子報「好康快報」單元及時掌握,本期報導便民工作站增加服務項目及測量案件可上網查詢資訊。為使資訊公開透明,避免民眾申請地政服務時有無所適從的感覺,繼去年已清點修改54項不合時宜的地政相關法規外,本年截至六月十日為止,也再新增修訂共15項法規、廢止21 項,同時新增6項SOP,本局權管135項法規、96項SOP全數上網於地政局官網法令園地中。公私協力促公益 長久以來政府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不夠靈活應變,部門間缺乏整合。本局深知唯有積極主動、跨域合作,才能達到真正便民的目的。去年三月推出的台北地政通全國便是藉著主動出擊、跨域合作,提供跨縣市雙向便民服務,至今年五月已代收其他縣市案件超過三千件,本市代收件數佔全國比例超過八成六。此外,公部門間的協調,與民間金融機關的合作,不僅有「以房養老」專案,今年元旦上路的臨櫃刷卡繳費服務,截至五月也已逼近三千萬元。本局與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在本月13日聯合舉辦「臺北不動產論壇」,邀請產、官、學、研、民各界共同探討「臺北不動產市場展望」及「臺灣不動產稅制展望-以地價稅為例」,論壇中各方建議,也確實可作為政府貼近民意、創新施政與增進公益的重要参考。商場上講求策略結盟已有多時,政府施政更需要民間的力量,如此應可創造出更符合民眾期待的施政品質。
-
2016/5/16健全房市促公義臺北房價居高不下,CNN去年一篇〈小臺北高房價〉(Big prices in little Taipei: Why is property so expensive in Taiwan’s capital?)的報導,說到台北是遠東地區少人提及的高房價城市,從房價所得比來看得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房子。本局施政的使命之一是「合理地價·健全房市」,並以「房市資訊大公開」作為本局今年的四大亮點計畫之一。藉由房市供給與需求兩個面向,透過建立迅速正確的資訊品質,包括區位、類別、數量和價格,並確實執行事前、事中、事後的交易安全,以達到健全房市的目的。本期電子報的主題正是結合以上兩點,提供各界面對紛亂起伏的台北房市時有所參據。健檢房市資訊 當房價高得讓人吃不消時,居住正義的議題總是不斷被提起,並已成為當前政府的施政重點,新任總統選前提出的安居三策,聚焦於發展社會住宅、房屋市場資訊正確透明,以及振興房市產業。本期地政公民咖啡館連載的主題正是「公義社會」,透過討論「如何健全房市實現公義社會」,從供給面、需求面、交易安全面、土地儲備面等四個面向,思考如何健全房市,本局共參採2項結論,並將宣導不動產交易安全並納入施政策略平衡計分卡中。秒懂台北房市 每個月固定的「房地資訊」單元,以實價登錄買賣資訊為基礎,同時結合住宅價格指數,進行不動產價、量動態分析,做成月報形式呈現。另外實價登錄自2012年8月1日上路,已實施三年有餘,本期綜整以實價登錄為基礎呈現過去三年的房地產市場資訊〈秒懂3年台北房市〉,其中包含有本市整體房市資訊的〈全市總覽〉;也有分析住宅交易價格的〈住宅市場〉揭露台北各區域住宅交易行情,其中包括全市40萬元/坪以下10大熱門交易路段,以及停車位買賣價格資訊等。除了住宅市場,也統計商用市場行情〈辦公及店面市場〉,分析全市各主要辦公、店面商圈交易與租金單價,並有商辦與廠辦的毛利率比較,目的在於公開正確資訊,提供需求與供給參考,進而健全房市。維護交易安全 擁有房產對國人來說是人生的大事,不動產交易若是稍有差池,不僅是損失金錢,連帶精神的耗費也是折磨,地政講堂〈戴上法律的眼睛——探討不動產交易風險控管〉,提醒大家不動產交易中必須注意哪些事項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作為主管機關,主動為市民的財產把關〈預售屋審查新制上路〉,首創全國推出「臺北市預售屋銷售規範」接著修正為「臺北市預售屋聯合稽查作業要點」,明定要點後使查核作業更為公開透明。本局並與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協力合作建立預售屋契約預審制度,讓業者透過事前預審制度自我檢視,實踐自主管理, 提升執業品質。 地政局不打房,也不炒房,但要健全房市,期待透過公開房市資訊並使交易透明安全,搭建平台與機制,相信可由市民、業者及政府共同促成穩定健全的房市,並得以促進伸張居住正義。
-
智慧測繪,智慧城市,主題引言,第九期2016/4/20圖資奠基‧智慧城市全球ICT與IoT持續發展,相關技術可應用在多種公共管理與服務之中,從土地資源管理、城市規劃、交通服務到災害防治等,而執行這些工作無法一蹴而得,背後需要結合高精度空間資訊以及網路通訊等技術。要使臺北市邁入智慧城市,地政局也扮演著圖資奠基的角色,本期電子報主題為本局施政使命中的「圖資奠基‧智慧城市」,報導本局與打造智慧城市與便民服務的關係。測量奠基 圖資應用 「圖資奠基‧智慧城市」的主題包括了「建置智慧測繪」、「推動三圖合一」、「智慧開放政府」與「社群知識網絡」四個項目。〈從地籍坐標轉換整合到單一控制網〉講述藉由統一坐標系統進而推動三圖合一;〈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利用孟子答覆滕文公為國之道來強調測量工作的重要,測量不但借助衛星定位的協助提高準確度,並利用智慧測繪的成果做為型塑智慧城市的基礎工作。〈控制點位查詢平台比一比〉比較北市與中央控制點查詢系統,同時談如何整合各種圖資達到三圖合一甚至多圖合一,並建立一套使用者能遵循的統一標準,是提升施政效能、建置智慧測繪技術並邁向智慧城市的重要法門。此外,透過電子報提供及時地政訊息與服務並與各界溝通施政理念與行動,則是實踐「社群知識網絡」的一種方式。智慧城市 生活升級 將圖籍資料轉為數位雲端化不止是大勢所趨,也是邁入下一階段智慧治理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不是遙遠的口號,現階段已經逐步實現,像是公民咖啡館本月連載「智慧城市」的主題,不僅有五項討論意見納入本局施政策略平衡計分卡中,也將新興的雲端服務結合地政業務,以圖資多元利用的方式提供給民眾使用,不僅達到「智慧開放政府」的目標,也成為實際帶入智慧城市應用的例子。此外,郭瓊瑩老師在地政講堂講授〈打造智慧生態台北城〉,透過發展智慧國土能使治理變得即時且更有效果,特別是運用在分秒必爭的災防與運輸,更能看出網路時代掌握訊息的能力可直接反饋在重大民生議題上。 地政業務隨著時代演變已打破地域疆界,在科技網絡裡提供各種創新的服務,特別是現代人要求生活更便利,希望經濟更發展、社會更公平與環境更生態,單一面向的都市治理已經不足以因應,透過開放、創新與合作,能整合永續的(Sustainable)、行動的(Mobile)、豐富的(Abundant)、回應的(Responsive)與科技的(Technological)智慧城市(SmartCity)是明日城市的解答。
-
多元開發,施政使命,主題引言,區域再造2016/3/18臺北多元開發 區域再造一月電子報回顧了過去一年的重要工作,二月提出新年願景展望,三月份則配合土地開發總隊成立十年的回顧與展望,結合2016年施政使命中「多元開發‧區域再造」所對應的「開發台北新區」與「智慧生態社區」兩項施政重點,探討當前台北市土地開發的課題與對策。土地開發總隊的破與立 〈總隊的一到十〉紀錄成軍十年來的回顧,值得一提的是總隊改變過去土地開發常用的強硬手段,改為溝通聆聽的方式,因此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區段徵收小蜜蜂計畫獲得臺北市政府98年度服務品質獎、第二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等多個獎項,鼓勵同仁多以同理心並勇於突破、創新。〈”進擊的”土地開發〉則是談當前土地開發種種現實的課題與挑戰,並分別提出因應之對策,以就教各界。土地開發權益的公與義 近年來以都市更新、捷運基地聯合開發或以繳納代金進行容積移轉等不同方式辦理都市再造,開發過程關乎眾人的利益與權利,為了讓區域再造合乎公平合理,〈估價嚴審護公益〉一份嚴格審查估價報告書將直接影響土地所有權人、投資者及市府等各方之財產分配權益。此外,受大埔事件等之影響,〈區段徵收計畫公益性與必要性之探討〉點出現行區段徵收制度的省思,應重視檢討徵收的要件與程序。唯有顧及公平與正義,方能減少土地開發的糾紛。臺北地政維新向前行 為符合現代多元社會的開發共識,地政公民咖啡館本月連載的「智慧生態示範社區」主題,去年獲得的意見「與資訊局促進民間參與智慧化公共設施先期規劃案合作,以及盤點5處實證場域在地民眾需求」已納入今年本局施政策略平衡計分卡中,並規劃在2016年以「智慧生態社區」作為指導落實納入生態工法及智慧設施。時代演進、社會變遷督促著政策制度與創新技術往前進,政府唯有跳脫舊思維才能創造嶄新的局面,面對問題,從根本著手改進,才有機會一步步實現臺北地政維新。
-
主題引言,地政新願2016/2/42016展望:公私協力 地政新願揮別乙未年,迎來丙申年,丙屬陽火、申屬陽金,陽火剋陽金導致金火相戰,因此2016恐是惶惶不安的一年。面對全球極端氣候加劇,以及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火猴年將充滿未知與變卦。有趣的是齊國宰相管仲是丙申年的太歲星君,而管仲變法最知名的就是土地政策,有了管仲鎮守猴年希望今年地政局的新年新政能有好的成績。新年新願 地政維新 感謝過去一年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委員與市政顧問的指導,多次市政顧問座談、土地登記損害賠償事件處理委員會、不動產糾紛調處委員會、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等多場座談會銘感在心。秉持「開放政府 全民參與」的理念,施政問卷調查透過網路民調與大學師生問卷,提供我們修改精進的依據,加上舉辦地政公民咖啡館請各界就十大主題給於建議,彙整後參採納入26項建議至今年的施政之中。此外,上月25日甫落幕的「地政公益論壇」,也蒙地政界相關專家針對新年施政架構給予意見,對於各界參與推動臺北地政維新銘感五內。施政架構 敬請指教 展望新的一年,地政局將大家給我們的指教,以2015年的施政架構為基礎,修改成2016年的新版,願景不變依然是朝公義、智慧、生態、大臺北前進,但是大幅細緻化架構內容且考慮當今社會的需求,施政任務經整併後呈現為「合理地價‧健全房市」。架構圖首次增加了平衡計分卡之顧客、內部流程、學習成長與財務四大構面分別對應18項施政重點,讓結構脈絡更加清晰。最後希望通過以上的施政策略,完成本年四項亮點計畫,「服務連網地政雲」、「房市資訊大公開」、「公私協力促公益」及「智慧生態示範區」,達成地政服務大躍進的願景。 政府是為了服務市民而存在,大家的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為此,我們再次啟動2016年施政架構線上問卷調查,渴望有了2015年公私協力的經驗,持續與產官學研民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新春賀年 闔家歡樂 發刊恰逢春節,六個地所精選出轄區的特色,集結成〈臺北風土 盡收眼底〉,讓新年假期除了與家人團圓外,也能到戶外走走,感受年節氣氛。此外,更首度統計2015年實價登錄資料,包括新成屋與中古屋價格,轉化為臺北熱門路段「房價索驥大富翁」,其中還有各種不動產交易提點,讓大家從遊戲中了解臺北的房市及交易須知。最後要感謝議員、媒體及公民團體的鞭策指教、市府團隊的協助合作以及本局及所屬同仁的努力付出!在此謹祝大家猴年歡樂滿載,闔家平安。
-
再出發,整隊,一年有成,2015,主題引言,盤點,地政局2016/1/82015回顧:盤點、整隊、再出發2015乙未年,乙屬木,又稱木羊年。木在五行中為綠色,未屬陰土,因此將2015年說是綠土年也無不可。自2014年12月25日新臺北市府團隊走馬上任,恰又逢綠土年,對地政局來說或許是一個好的寫照,甚至也濃縮了這一年的施政精神。因此重新設定以「邁向公義社會」、「推動智慧城市」、「營造生態城市」與「跨域合作大臺北」作為臺北地政維新的新策略,並戮力於「地政服務通全國」、「土地活化益全民」與「智慧生態社區」三個亮點計畫,經過一年在這三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效,同時反映在實際成果上。 2016新年來臨之際,各界都在檢討到底新團隊能繳出何種成績單,地政局過去一年來思考著如何從根本之道找尋臺北城及臺北人應有的樣貌,同時也找尋在土地利用越發錙銖必較的年代,該如何改變自身的侷限以符合時代的需求。因此幾經思索來形容2015的地政局,應是「盤點、整隊、再出發」最為適切。盤點--過去 盤點,指的是如何化零為整、去蕪存菁,將零散不明的無論是土地、法規抑或檔案皆一一重新審視區分可用與不可用。盤點的項目很多,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來我們清查了台北市的公有空地,使得市府能獲得的無償撥用的公地土地面積超過過去四年總和的四倍,為「土地活化益全民」的產物;並清點已不合時宜的地政相關法規,予以修改或停止適用,總計修正40項法令、停用14項,異動比例達到三成,且所有檔案皆上網公開,接受民眾的檢驗。整隊--現在 整隊,整理團隊是調整人事、組織、功能及願景,使之各安其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除了年初爭取新聘地政組市政顧問群,多次諮詢討論外,11月28日舉辦的地政公民咖啡館更擴大聆聽各界意見,藉此修改施政策略提升行政的精準度。地籍及測量科走入歷史,測量獨立出來成立了測繪科,而地籍改為土地登記科,使之權責更清晰且具未來性。此外六個地政事務所也都設置了資訊課,讓數位化的地政資訊獲得完善的管理與服務。過去一年人員異動率達23%,為活化組織、替換新血的必要陣痛,就連地政局的空間也從分散在3、4與10樓的辦公室,調整集中於3樓北區,辦公距離拉近增加彼此互動,也縮短等待的時間。再出發--未來 再出發,是經盤點、整隊後再次扭上發條,踏步向前邁進。3月「臺北地政通全國」經主動協調與全國22縣市達到跨域合作,6月與11月再加碼擴大服務項目。8月地政電子報一改從前制式的規格,就連官方網站都改以活潑、生活化的模樣重新上路。公告地價與稅制改革也在各方爭議中逐步推進中,進一步實現土地持有正義。而南港瓶蓋工廠的抗爭,也在解決爭議後復工並保留歷史建築,文山一期與南港三期重劃區也重新順利動工追上進度。這些工程皆採行環保工法,包括已完成的奇岩生態新區與規劃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都能看見開發新思維,落實「智慧生態社區」的政策。市地重劃從早期1.0地籍分合整理、2.0開闢公共設施、3.0納入都市設計,已發展至今4.0跨區破壞創新,並作為多元後現代都市再生之重要的修補式開發策略! 還有許多從盤點、整隊、再出發三方面並進的例子,像是社子島開發案也統合了「盤點、整隊、再出發」三方面,不但全面檢討過去無法開發的問題,也全面查訪了所有住戶,整編人力成立在地工作室與府級專案辦公室,再出發提出新的開發替選規劃,在市長Homestay後將啟動i-Voting機制,相信社子島開發案很快會有新的發展願景。其餘諸多施政項目無法一一列舉,為此本期電子報特增製了新標籤,「盤點」、「整隊」、「再出發」,只要循線查閱便可一目了然,祝福大家在全新的一年都有好的開始。
-
跨域合作,台北地政服務通全國,大台北,主題引言2015/12/9地政維新Part4:跨域合作大臺北最近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從生產力、公眾交通服務、環境議題與都市蔓延的處理,幾乎所有大都會區域治理的組織架構都比分散為小城市治理的組織架構表現地更好(註)。因此,臺北要更好,不應只從目前行政轄區的臺北市著眼,更要擴大視野,從全球、亞太及大臺北都會區的跨域合作治理來著手經營大臺北。臺北地政服務通全國 就從今年2015年開始,臺北市地政局已由全市各地政事務所跨所服務,提升到雙北、北北基、北北基桃、北北基桃宜,並主動協調擴展到全國22縣市,109個地政事務所,達成「臺北地政服務通全國」的目標,服務通全國項目也已達10大項超過65種案件,都可申請代收,由專辦窗口服務,辦畢郵寄到家。從今年3月到11月底止,全國各縣市相互代收案件累計已超過4600件,臺北市代收其他縣市案件數為4068件佔了近9成比率,反映了臺北地政服務通全國的績效。地政跨縣市服務,對居住臺北市的民眾或是在臺北市工作、洽公的民眾,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也帶動新一波全國各縣市地政便民服務的新氣象,樹立跨域整合的新治理典範。跨域合作地球村 本期電子報從地政業務的便民觀點出發,〈申請保管款可跨縣市收件喔!〉只要至北市地政局辦理跨縣市送件便能輕鬆坐等核發款項。因應時代改變,服務不僅要化繁為簡,還要貼近民眾日常生活,超商因而成為新的服務據點,於是〈超商變身地政服務站〉便是將申請土地鑑界與申領地籍謄本納入超商服務之一。而社群網站是現在主要的資訊流通媒介,地政局與古亭地所花費心思經營Facebook粉絲團,建立與民眾無遠弗屆的互動管道,提供更迅速的溝通平台。公私協力開新局 跨域合作不只是打破地理行政上的界線,還包括了打破公私領域的界線,尤其對於需要多方研議徵詢的議題,如〈地政局與相關產業、學校、研究機構座談會紀實〉以地政資料公開為主軸,聆聽相關產學研的建議納入施政架構中;而〈產官學界齊努力 徵收權益向前行〉則是與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共同擬定更合理的土地徵收補償價格;帶領新開業地政士上軌道則是〈公私協力:新開業地政士輔導計畫〉。此外志工服務也是一種公私協力的產物,地政家族特別表揚了獲得金鑽獎優良志工及內政部績優志工的三位長期支援地所的志工。另外〈新世紀都市發展集財務戰略—台北的機會〉,則由邵棟綱建築師以財務觀點來看全球都市發展,直指國際都會大型開發案的關鍵已經不在工程技術而是資金管理。地政公民咖啡館 由於地政業務涉及廣泛且影響深遠,因此我們特別挑選當前重要的主題,從臺灣土地宣言、臺北地政維新、地政局施政架構、公義社會、智慧城市與測繪、生態城市與智慧生態社區、土地活化開發與估價到創新簡政便民,透過首次舉辦的公民咖啡館,期待以跨層級、跨專業、跨部門、跨公私領域的多元參與及公開對話的方式,凝聚眾人智慧,共同擘劃「公義、智慧、生態的大臺北」,並藉以進一步開創臺北地政工作新的機會與成效!註:Ahrend, R., Gamper, C. and Schumann,A.(2014a). The OEC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Survey: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large Urban Agglomerations, OECD Publishing.Ahrend,R.,Farchy, E.,Kaplanis, L. and Lembcke.A.C.(2014b). What Makes Cities More Productive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Urban Governance from Five OECD Countries, OECD Publishing .
-
主題引言2015/11/13地政維新Part3:營造生態城市城市是地表最不符合自然生態的地方,其占地球不及2%的面積,但排放2/3以上的溫室氣體以及超過70%的二氧化碳,所以城市不只是自然資源耗竭、溫室氣體效應與全球快速暖化問題的根源,同時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因此,推動符合減碳、健康、永續的生態城市,近年來已成為世界各國與城市因應氣候變遷、維護生態系統、改善環境品質以及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施政目標與共識。生態城市的緣起:田園城市運動 許多學者認為生態城市的觀念可直接追溯至19世紀末霍華德 (Ebenezer Howard) 所倡議的田園城市 (Garden City)。針對19世紀英國資本主義快速工業化都市成長的混亂邪惡,霍華德於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條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開啟田園城市的都市改革運動,其目的在於推廣透過縝密規劃以綠帶包圍融合城市與鄉村,各城市單元彼此並以林蔭大道、鐵路與水路相互串聯成能自給自足的田園城市群的觀念 (如圖1),藉以提供一個與自然和諧、無貧民窟、無空氣汙染的社會環境,並對全世界朝向理想社會及生態城市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圖1: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概念圖從田園城市到生態城市:新都市的範型 經過20世紀前半葉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的快速發展,至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以及90年代興起的網際網路,一路也衍生及伴隨著各類生態環保的議題與運動,以致聯合國於1972年發表「人類宣言」、1987年提出「永續發展」以至1992年地球高峰會通過21世紀議程,各國並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氣候變化公約框架」兩項具法律拘束力之協議,為21世紀開展永續發展之生態城市奠定全球性的共識基礎,生態城市也從“觀念”逐漸轉化為具體的“實踐”。2005年聯合國第六十屆的世界環境日活動,於美國舊金山舉行發起的《都市環境協議書(Urban Environmental Accords)》,提出從能源、廢棄物減量、都市設計、都市自然、運輸、環境健康以及水等七個層面廿一項行動綱領,而我國台北市與台南市均加入簽署。至此,生態城市和其他相關的永續城市、綠色城市、零/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或韌性城市之倡議,已成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城市快速發展、自然資源耗竭和社會經濟再生的一種新的環境、經濟和社會的範型。營造生態城市的意涵與挑戰 當今生態城市就觀念上應是一種跨空間尺度 (從全球到在地) 與跨時間尺度 (從過去到未來) 的視野,是一種追求永續與健康的都市生活方式並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的過程」。而就邁向生態城市的內涵而言,本質上是要在追求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同時”一併,甚或是應“優先”考慮環境生態;綜合歸納當前邁向生態城市之觀念主要涵蓋四大面向:一、是從環境生態出發注重城鄉「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二、是兩次石油危機、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加劇後之「節能與減碳」;三、是911後及全球極端氣候頻繁侵襲及風險社會下之「維生與防災/調適與韌性」;以及四、前三均涉及的「規劃與治理」等關鍵內涵 (如圖2所示),而其前三項兩兩重疊之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生態系統服務(ecosytem service)以及都市韌性/回復力(urban resilence) 則是營造生態城市的重點。 圖2:邁向生態城市之內涵示意圖啟動參與式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 繼前兩期電子報主題:邁向公義社會與推動智慧城市,本期地政維新—Part3:營造生態城市,則期待透過風險治理與韌性城市來解決社會公平與環境保育之間「開發」的矛盾,藉以促成衡平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為此,本局將以智慧生態社區作為開發臺北新區及改善既有整體開發區(市地重劃區及區段徵收區)為主要的施政策略。目前進行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文山一期市地重劃、南港三期市地重劃及社子島等4個開發區將作為營造生態城市的新開發區。此外也將引進參與式預算機制,推動全市40處、1700公頃的既有整體開發區之智慧生態社區營造工作。 本期主題聚焦於當前國內外營造生態城市之重要觀念與作為,地政講堂郭瓊瑩教授的「綠色城市到智慧生態城市」,可提供讀者更多這方面的知識與概念,而萬毓澤教授則對「參與式預算」做了通盤的整理分析。節能減碳是多數人最熟悉的永續議題,本期除簡介本市剛完工的北投奇岩社區以及動工中的北投科技園區、文山一期與南港三期重劃區的公共工程規劃重點,也介紹荷蘭與德國的兩個不同案例。生態城市當然不僅是單一面向的宜居,真正遇到災害時還能帶領居民度過難關,藤澤社區的設計展示了日本後311的防災經驗。成功的案例雖值得參考,但英國甫宣布失敗的生態城,更能作為我們推動生態城市的借鏡。期望本期能拋磚引玉,就教各界,共同參與打造「智慧、公義、生態的大臺北」。
-
主題引言2015/10/12地政維新—Part2:推動智慧城市城市是人類尋求機會與發展所建造的空間,韋伯 (Max Weber) 認為城市的本質在於其經濟的功能,城市匯集了人類在地球的成就與財富;馬克斯(Karl Marx)認為,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因此城市自然便成為人類社會利益競逐的場所,然而除了經濟爭奪之外,隨著城市的發展也同時衍生各種社會與環境的問題。綠色經濟、智慧城市、開放政府 繼上一期電子報主題:邁向公義社會,試圖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之間財富分配的矛盾,本期地政維新--Part2:推動智慧城市,則是著眼於發展綠色經濟與智慧城市有助於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之間「資源」使用的矛盾,因此要避免發展經濟損及環境,關鍵在於如何透過技術與制度創新,推動低碳、節能、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智慧城市以及建立智慧開放的效能政府。地政雲端、智慧測繪、智慧生態社區 為此,本局將致力於發展智慧地政雲服務、成立智慧測繪專責機構、建置衛星定位基準站及單一控制網系、整併地籍、地形、都市計畫測量工作、建置加值智慧測繪三圖合一、建置臺北地政電子博物館、強化知識分享機制與社群網站功能以及結合智慧電網、智慧電表、物聯網、大數據及行動服務,優先推動智慧生態示範社區等重點工作。本期主題將聚焦於國內外當前推動智慧城市之重要觀念與作為,特別是行動網、智慧雲、資訊公開與城市發展等項目,期望拋磚引玉,就教各界,共同參與打造「智慧、公義、生態、大臺北」。
-
主題引言2015/9/10地政維新—Part1:邁向公義社會理性主義與資本主義提供了社會結構的條件,藉由技術革新與管理進步使得全球化得以全面加速開展,儘管根據全球各國的統計結果顯示:經濟自由度越高,經濟發展程度(無論是國民所得或經濟成長)都越好,然而全球化隨之而來的社會極化與環境惡化,卻正持續侵蝕著人類經濟發展的成果與根基,因此追求兼顧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與環境保育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普遍的共識與艱辛的挑戰;換言之,邁向永續發展的公義社會為當今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著手地政維新 地政工作涉及土地資源、不動產市場及其所有權的治理,在面對全球化城市區域之競爭、民主化多元社會之趨勢與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之挑戰,以及依行政院主計處國富統計顯示,國人房地資產經低估已占國富毛額達65.82%之高,而內政部統計更顯示:台北市房價所得比16.16為全球最高,貸款負擔率68.63%冠全台,自有住宅率雖已達81.91%,但為六都最低。為因應上述全球與在地的情勢,作為參與打造宜居台北的地政工作,個人認為似應從「邁向公義社會」之目標,著手進行所謂的「地政維新」。邁向公義社會 為此,延續前期的創刊理念與本局的施政架構,本期將從不動產交易管理、房地稅基變革、土地徵收制度、繼承登記權益與遏止新違建等五大面向,來呈現當前台北地政維新--Part1:邁向公義社會之重要議題與具體作為,尚祈就教各界,不吝指教,共同參與打造「智慧、公義、生態、大臺北」。
-
主題引言2015/8/8復刊、改版、再出發地政乃庶務之母、建設之基,地政主要工作含括測繪、地籍、地權、地價、地用、土地開發及不動產交易管理等,地政工作的良窳,攸關國家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發展,更與民眾生活與權益息息相關。改變臺灣,從臺北開始,臺北地政工作的創新與成效不僅將帶動臺北市的躍升,更將改變臺灣。主要內容 發行「臺北地政」電子報之目的,在於分享資訊、倡議新知、激勵創新、凝聚共識、糾結力量促使改變成真。地政局於95年10月創刊發行電子報,至102年7月止因故停刊,共發行89期。舊版電子報以宣導地政業務及報導地政動態為主,本次復刊再出發,每期除推出不同的「主題報導」,並將針對社會關注的地政議題,探討「熱門話題」及「系列報導」,搭配「地政講堂」之專家倡議,也將分享與民眾權益相關之「房地報導」、「不可不知」及「好康快報」等即時資訊,及「地政家族」之重要訊息。特色目的 因應科技日新月異,本刊採用瀑布流模組編排設計,以圖像方式呈現,方便各類尺寸之電腦、平板或手機輕鬆閱讀與回應,希望能提供各界耳目一新、方便實用的服務,以及作為「地政家族」的交流平台,期望本電子報能共同為臺北及臺灣地政開創新頁並見證歷史。 謹此創刊之際,提出臺北地政「施政架構」以及初步施政成果-「地政服務通全國」及「土地活化益全民」,就教各界,尚祈不吝指教,共同打造「智慧、公義、生態、大臺北」。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804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