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社區 Go Go Go

智慧生態社區 Go Go Go
發表時間 2016/11/08 18:50
閱讀人數 1854
作者 李得全

    世界各國現正面臨著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衝擊,不但影響著產業經濟、環境生態,就連民眾的生命財產都受到威脅,而城市社會奠基於各社區、社群、網絡與個人,為此要避免發展經濟損及環境保育與社會公平,透過「生態城市」有機會衡平城市開發的爭議;而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則有賴「智慧城市」以智慧科技善用資源;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衝突,需要「公義社會」來抒解歧異。所以推動「智慧生態社區」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透過技術與制度創新,藉以邁向低碳節能與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

邁向智慧生態社區

    面對全球暖化、城市競爭與在地社區,本局在2015年將智慧生態示範區納入施政計畫,2016年繼續列為亮點計畫並結合府級的KPI項目,協同各局處共同落實市府對臺北市宜居永續的願景。而本期連載之地政公民咖啡館「生態城市」主題,參採了兩項建議至本局施政平衡計分卡中,並訂定KPI據以執行。

    本局目前在新開發區工程正積極導入生態工法與智慧運用,剛竣工的文山一期重劃工程採用透水性鋪面與滲透性側溝,〈海綿城市-會喝水的人行道及排水溝〉以實測示範透水效果讓民眾理解工程特性以及對調節城市氣候的功能,而施工中的〈打造標竿型智慧生態社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揭示了跨局處合作以智慧科技、低碳節能及減洪保水的概念,及創新思維投入新開發區的營造。

    打造智慧生態社區,本期主題報導從三個角度切入:一是從社區營造的角度,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吳碧霜執行長在〈智慧生態社區的推動與社區營造〉談社造培力民眾參與的熱誠,提出智慧生態社區推展至社區必須面對的挑戰;二是生態社區的角度,孫振義老師在〈永續發展的規劃設計-從生態社區到生態城市〉,介紹三種不同型態的生態社區就如何「因地制宜」規劃設計的成功案例;三是智慧城市的角度,王聖銘老師以〈建構以人本服務設計為基礎之智慧城市〉回應發展智慧城市仍以「人本服務」為中心,透過資訊科技提升生活品質,解決人在城市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智慧生態社區論壇

    為了更全面地推展,首次舉辦的「台北智慧生態社區公益論壇」,邀請產官學研民超過150人一起腦力激盪,從「臺北的機會與挑戰」開場引言智慧生態社區的願景、策略、計畫與展望,續就「綠能產業與環境生態」、「防災安居與健康生活」、「交通旅遊與生活服務」各主題激盪創新的行動與凝聚未來努力的共識,以達成宜居永續的城市願景。〈智慧x生態x社區=共創宜居臺北〉介紹了舉辦本次論壇的目的緣由,以及當日討論的內容,會中寶貴的意見將作為未來落實的參考依據。此外,除成立「智慧生態社區Facebook粉絲專頁」外,〈智慧生態社區-臺北的機會與挑戰電子書〉也正式上線,內容包括循著1、分析共同的挑戰;2、分享國際的案例;3、審視臺北的機會;以及4、提出未來的展望,藉此梳理彙整成冊,做為團隊相互學習與精進的紀錄與指引。感謝過去這一年多來各界先進、同志與同仁的指導與協助,臺北智慧生態社區起步走!  

    推動智慧生態社區是我們必須共同承擔的使命,目標是四年能夠至少完成20處參與式的智慧生態示範社區,然而要完成這項重要且艱鉅的任務,絕非憑傳統的官僚體制、企業文化或公民社會可以獨力或協力完成。冀望透過搭建平台、散播資訊、集結同好的方式朝目標邁進,同步採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外而內及由內而外等多元的實施策略。推動各項施政需要同仁的認同與努力,優秀的員工能事半功倍,〈地政局同仁獎不停〉表揚了本局認真公務而獲獎的同仁,在此謝謝大家的努力付出,成為地政維新最有力的後盾。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08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