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導
-
系列報導,第十三期2016/11/8公民咖啡館系列報導-生態城市近年來臺北市高溫屢創紀錄,且極端高溫天數有增加趨勢,如此有感的異常氣候變遷,加上天然資源的耗竭、過度擁擠的城市意象,令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些警訊及衝擊,本局於去(104)年11月28日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就生態、社子島、永續發展等議題,廣邀各界參與討論,共同描繪綠化、節能、宜居臺北新願景。 願景1:雙向溝通、生活教育 成熟的公民參與體系需要良好的溝通平臺與意見交流機制作為後盾,因此公聽會、聽證會等參與機制格外重要,尤其在地人的聲音及意見更應被重視,因此未來社子島相關工程在環評階段、設計階段及施工前將以公開說明會的方式使民眾瞭解各工程之生態理念,提升政策溝通效果。 此外,生態環境的維護方針應從「事後補救」導向「事前預防」,而對症下藥的良策便是環境教育的普及,唯有內化環境倫理的理念,學習尊重自然,才能使「永續發展的生態城市」水到渠成。願景2:綜整全盤規劃 生態城市不僅是田園城市或城市菜園,更是包含在地物種、特色主題、人文、水文、歷史等面向的全盤規劃。因此,於開發前應對上述各面向進行調查,並透過公開徵求民眾意見方式(明日社子島網站、粉絲團或公開說明會等),作為規劃設計的參考及依據。願景3:問題即是解答-社子島的明日 生態城市的型態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隨人文、思想及地方特色而呈現不同樣貌,因此如何活化利用在地、現有資源,化危機為轉機,以打造宜居臺北城是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故本局參考公民咖啡館3輪熱烈討論之結論,將文山一期與南港三期重劃工程納入生態設施至本局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並以KPI訂定執行目標,期許經由民間與政府的溝通交流,思考不同的解決辦法,以達到政府與民眾雙贏的結果。
-
系列報導,第十二期,資訊開放,他山之石,公有不動產,公民參與2016/7/18新思維:公有不動產管理系統之善治*本文係參考「Good governance in some public real estate management systems」(Marta Gross & Ryszard Źróbek ,2015),介紹公有不動產管理系統相關革新思維。 公有不動產善治之原則包含:1.資訊開放(Openness)、2.公民參與(Participation)、3.法令連貫(Coherence)、4.善盡責任(Accountability)、5.提升效能(Effectiveness)等元素。以該原則分析歐洲及亞洲共15個國家之公有不動產管理系統結果,瑞典(Sweden)遵守上開治理原則程度最高,斯洛維尼亞(Slovenia)制度e化服務值得參考。公有不動產善治案例 公有不動產管理系統包含客體、主體、程序、流程等項目組成的關連及關係,主體為自然人、法人,以及不動產估價師、經紀人、開發商等操作不動產市場者,客體為不動產所涉及的權利。公有不動產管理是連貫的系統,可視為主、客體中產生的關係或流程,主體及客體的關連牽動管理的成效,可能造成單向或雙向的影響,適當的公有不動產管理可促成合理開發、地適其用。 觀察瑞典案例,由於瑞典政府遵守法治,各公有不動產管理法規明確,不動產資訊透明度高,相關法律間具有連貫性,因此獲得最高分的評價。然而瑞典缺乏網路不動產登記系統及一站式的服務窗口,其e化服務僅提供少數的公共不動產資訊,而斯洛維尼亞則提供公共不動產資訊e化服務,便利民眾查詢。加速辦理資訊開放 參考斯洛維尼亞善治案例,應鼓勵政府建立不動產資訊系統,便利民眾查詢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與空間資訊建立不動產管理系統,反應公有不動產真實管理狀態,對內便利政府管理公有土地,對外增加政府資訊公開程度。 本局已建立不動產數位資料庫,民眾可從該資料庫民眾端查詢各項地政資訊,104年本局於網站公開臺北市公有土地分布圖,105年已規劃開發地政雲系統,開放民眾查詢公有土地位置及管理機關等資訊,增加行政透明度,提升土地活化及便民服務品質。公民參與合理補償 分析各國善治案例,用地取得應確保公平合理的補償,我國土地徵收條例於101年修正後,內政部已明定市價補償徵收,用地機關辦理用地取得公聽會、協議價購會時,本局除協助說明合理補償之法令,於徵收公告時亦公開補償地價數額供民眾參考,逐步落實公民參與,凝聚公民共識。法令連貫善盡責任 符合善治原則之國家,以瑞典為例,其公有不動產管理系統具備政府管理層級明確、法令明確具有連貫性,類此原則將促使政府善盡責任。我國公有不動產管理雖已訂有相關之法令,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亦明定本府市有土地管理機關,惟法令制度仍有待與時精進。為落實法令連貫性,本局仍將持續主動建議並參與各類公有財產管理相關法令修正,如今年公告地價調漲,本局邀集各界研商因應作為,本府財政局業於本(105)年6月15日、7月1日完成「臺北市市有非公用土地設定地上權實施要點」、「臺北市市有土地出租租金計收基準」之修正發布工作,以降低設定地上權開發案投資人不確定之投資風險,以及減緩市地承租者之租金負擔。另為促使各用地機關善盡責任,本局去年完成清查本市非市有公地後,即協助本府各用地機關訂定無償撥用期程,管控各機關撥用進度,增加本市(非市有)公地資產。公私協力提升效能 政府部門應發展公私協力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此模式在德國與英國相當尋常,公私協力將創造私部門落實公共目標的推行契機,使公私部門得以攜手促進市政建設。本局管理具有開發潛力之公有不動產,亦納入公私協力的精神提升行政效能,本府除已將南港經貿園區部分土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由民間開發,收取權利金及地租外,目前針對士林官邸北側及奇岩整體開發地區,相關單位亦分別評估及取得部分本局經管市有可建築土地作為公共住宅基地,以及規劃地上權標租活化土地利用,推動公私協力以提升土地使用效能。另一方面,配合田園城市政策,本局並已規劃將南港車站特定專用區區段徵收賸餘可建築土地投入田園銀行,開放市民認養種植,結合公私部門資源,邁向永續生態之都。
-
系列報導,公民咖啡館,第十二期,都市更新,土地活化,租稅公平2016/7/15地政公民咖啡館系列報導-土地活化土地是萬物生養的母親,也是市政建設重要的資源,為活化公有閒置或低度利用之土地,發揮土地最適效能,本局於去(104)年11月28日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透過對話及分享經驗的方式、找尋「土地活化」可能的方式與共識。土地活化2大結論 經3回合熱烈討論公有土地活化獲得2項結論,其一由本局積極推動公地清查,研議標準作業流程。其二由本府召開專案會議,由都市計畫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研議,共同促進公地活化利用,本局已參照公民咖啡館結論積極提出策進作為。主動清查公地發揮土地效能 市有土地歸財政局主管,因此本局主動清查非市有公地,除送都市發展局評估規劃外,並協助評估財務、開發可行性及區域特色,篩選可無償撥用土地,送各用地機關評估使用需求,持續管控無償撥用土地進度及辦理公地撥用。此外,針對活化土地利用課題,本局已參採3項討論意見於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中,並訂定「局管土地活化利用執行率」、「公地撥用完成率」KPI執行目標。截至105年6月,本府各用地機關已申請無償撥用公園綠地、水道堤防、道路、溝渠各類土地面積22.05公頃,以105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約419.02億元,相較於過去,各用地機關依評估結果撥用取得面積已超過過去4年總和的4.21倍(詳如附表),大幅增加本府可無償運用的土地資產,加速推動市政建設。臺北市政府100年至104年申請無償撥用非市有(非市管)公設地一覽表
-
系列報導,創新便民,第十一期,公私協力2016/6/4地政公民咖啡館系列報導-創新便民地政服務是關乎人生的資產大事,近年社會各界對於政府施政的期許亦日趨提高,為更貼切了解產、官、民界對於政策的看法,並針對需求評估發展適切的服務,去(104)年11月28日地政局所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針對「創新便民」主題, 就”地政服務通全國下一步”及”金融機構公私協力”等議題,藉由集思廣益彙整各界觀點與建議,透過共劃藍圖的過程,讓市政與人民更親近。地政創新服務4大建議方向一、行銷(Promotion)多元: 優質的創新服務需推行至使用者始能發揮效用,不應侷限推廣方式,應以開放多元的模式行銷臺北地政,從民眾角度推廣地政便民服務。二、流程(Process)精進: 從民眾角度考量,將複雜作業程序、申請表單簡單化,並應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電子憑證作為網路識別依據,簡單e化便民。三、無紙化(Paperless): 智慧生活化,減少紙本收據文件印製,e化訊息通知,紙本收據e化(如email、簡訊發送)。四、地政機關與金融機構公私協力: 地政業務與金融機構與社會民眾密不可分,金融機構印鑑卡應朝影像化方向進化,藉由印鑑備查制度利用系統建置雲端連線比對,來提升案件辦理效率。持續創新能量 經過大夥的腦力激盪,針對上列4大地政精進建議,已由本局統籌各主政單位發起推動,其中結論2「流程精進」及結論3「無紙化」與地政局施政重點「創新簡政便民」、「強化地籍管理」兩者相關,參採5項討論建議:「代收他縣市案件數」、「地政稅捐一站式案件率」、「界標現場販售件數」、「電子支付規費百分比」、「繼承登記案件完成率」納入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中,訂定KPI執行目標。除了以更多元方式傳播地政訊息之外,也持續擴大推行以上創新便民措施,至於其餘結論,地政局將秉持本次創新便民的共識,發交各權管單位深入研究規劃,尋求各方合作的契機,期許彙整各界對於地政的意見藍圖,推動更適用之服務。
-
系列報導,第十期,公民咖啡館,健全房市,公義社會2016/5/16地政公民咖啡館系列報導-公義社會近年來房價高漲導致居住負擔越益沉重,間接排擠社會資源的正常分配,遏止投機不動產市場,係邁向公義社會刻不容緩的作為。地政局於去(104)年11月28日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針對「公義社會」主題,就"如何健全房市實現公義社會"議題,透過聊天對話中廣納民眾對於健全房市之看法,並凝聚具體可行之共識。健全房市4面共識一、供給面: 都市更新係促進健全房市的方法之一,但都更後房屋稅提高,造成原住戶無法回歸,故推動都更過程中尚需思考如何協調原住戶與新住戶之間的權利義務,惟都更到底應該怎麼更,實有待進一步研究。二、需求面: 在買不到房子的情況下,建議應透過租賃專法保護承租人權益,並且提供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三、交易安全面: 應加強政令宣導讓民眾知道不動產交易相關法規,並且可由臺北市各里之里長伯協助交易安全宣導事宜,此外,並應加強業者違規查核。四、土地儲備面: 建議保護農地,以安置老年人或弱勢族群。配合修法為民發聲、 交易安全納入策略 針對上述的4面共識中,供給面及土地儲備面業已轉發給權管單位,期許藉由市府各局處分工合作,一起健全房市實現公義社會,而有關需求面及交易安全面,成果分述如下:配合修法為民發聲 需求面的「租賃專法」雖尚處研議階段,但內政部已著手擬訂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已送行政院消保處審查,審查過程中地政局亦積極配合提供相關意見,期透過前揭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企業經營者與承租人雙方之權利義務,並給予承租人於契約上公平之保障。交易安全納入策略 交易安全面之共識已納為地政局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維護交易安全」中,並訂定3項KPI執行目標,於105年以「房市資訊大公開」為亮點計畫。此外,地政局於105年度里鄰長研習活動規劃辦理公民養成課程已提報不動產交易常識相關課程,藉此向里鄰長傳授不動產交易安全常識,進而提高不動產交易安全宣導效益。
-
OpenData,系列報導,臺北地政雲,物聯網,公民咖啡館,雲端運算,巨量資料,第九期2016/4/8地政公民咖啡館系列報導-智慧城市隨著物聯網、雲端運算、巨量資料等智慧型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已衝擊政府既有施政型態。為此,去(104)年11月28日地政局所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針對「智慧城市」主題,就"雲端服務"議題,透過對話及分享經驗的方式、找尋可能的方式與共識。智慧城市4大面向10項共識一、資源整合 從中央到地方、跨縣市、跨部門間雲端整合,提供跨縣市雲端服務。 整合各部門圖資,空間資訊共享,避免資源浪費。 提供民間透過 API 介接,以達公私協力。二、平台服務 因應老年化,提供銀髮族智慧地政服務。 導入IoT物聯網概念。三、系統功能 系統具有互動之功能。 可供多載具(個人PC、平版、智慧型手機)使用。四、Open Data 訂定資料格式標準化。 檢討資料更新頻率。 降低Open Data最小提供單元。 服務聯網地政雲、智慧地所上雲端 針對上述4大面向、10項共識,已納入地政局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智慧開放政府」中3項KPI,並反饋於105年「服務聯網地政雲」及106年「智慧地所上雲端」計畫中檢討改進,成果分述如下:「服務聯網地政雲」(詳見第三期智慧服務地政雲): 透過地政資料庫及GIS圖台,整合內政部及本府各部門圖資,共享空間資訊。 圖台除可提供多載具使用外,亦規劃GPS及WIFI即時空間定位,增加載具的功能性。 民眾端設有不動產新訊專區,規劃提供公會或業界以API介接訊息。 公務端所提供的Open Data,將符合標準化格式、定期更新、降低資料最小提供單元等方向規劃。 跨縣市雲端整合部分,因目前各縣市條件有所差異,初期將先朝區域(北北桃)整合方向進行。「智慧地所上雲端」: 地政雲將資料在雲端平台整合後,地政局再規劃於106年接續建置「智慧地所上雲端」提供個人化服務,去民眾或地政士申辦不動產登記相關業務須親臨地所辦理,且過程中或許還需再到稅捐、戶政等其它機關申領證明文件,未來部分業務,從身份辨識、申請、繳費、審查、領取書證,皆於雲端完成。而這項規劃正也反應上述「銀髮族智慧地政服務」、「IoT物聯網」及「互動功能」之中,達到智慧便民的目標。
-
2016/3/18估價嚴審護公益臺北市建城百餘年來,因開發期程不同,各區呈現不同的發展樣貌,部分開發較早的區域,建物老舊、市容窳陋,市府為守護市民的居住安全、提供合宜的生活環境,並改善交通,提升都市動能及加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保存歷史街區及建築物,近年來以都市更新、捷運基地聯合開發或以代金繳納進行容積移轉等不同方式辦理都市再造,增進都市成長與發展的能力。在各種不同的辦理方式中,因應其目的必須進行各項價值評估,而估價的結果直接影響土地所有權人、投資者及市府等各方之財產分配權益,基此,嚴格審查估價報告書,更顯其重要性。都更權變效益增億 都市更新以權利變換方式進行者,權利變換前各宗土地間權利價值查估結果,將影響更新單元內各土地所有權人間之相對公平性;而權利變換後建築物及其土地應有部分之權利價值查估結果,則將影響土地所有權人與實施者間分配更新後房地之公平性;另外在估價過程中,公有土地價值屢有低估情形。本局配合市府都市更新審議作業,遴派4位同仁擔任委員及幹事,參與審查報核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權利變換計畫及估價報告書等,透過估價範本的建立、嚴格的審查作業,大幅提昇估價報告書品質,並如實反應地主權利的合理分配比例及公有地權值,成效卓著,自102年至103年公有土地應分配之土地權值,增加效益共計約20.5億元,經由嚴謹的審查程序,嗣後對於公有土地權值偏低等不合理現象已有逐步改善,故自103年至104年,公有土地應分配之土地權值增加部分降低約為9億元。聯開權配公平合理 監察院曾於101年間糾正新店機廠聯合開發基地權益分配一案,造成市府權益受損,為避免再發生類此事件,本府捷運工程局對捷運開發案制度提諸多精進作為。其中對市有土地參與聯合開發修訂權益分配須知,本局除協助建立聯合開發基地估價作業法制化,以作為後續分配作業之依據外,並自102年8月起參與權益分配審議委員會及工作小組會議26次,協助審查估價報告書125本,提高土地貢獻成本,增加地主權益分配比例,使投資者、地主與市府之間權利價值分配結果更為公平、合理。容移代金健全透明 本府為加速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保存歷史街區及歷史建築物,並導正容積移轉衍生利益流向少數私人之弊,訂定容積移轉以代金折繳,將增額容積之利益回歸全體市民。為合理計算代金價額,本局建議都市發展局擬定「臺北市政府容積移轉折繳代金估價報告書範本與製作注意事項」,確立容積移轉代金折繳計價方式及流程,使容積移轉價格透明化,健全容積移轉制度,並自104年3月起參與容積代金審查會議9次,協助審查估價報告書27本,容積代金的繳納除可穩定市府財源,供後續辦理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及公共設施工程開發費使用,並明確開發成本分析架構,降低容積承購者開發風險。嚴審估價 公私雙贏 隨著各項開發案件的推動,不動產價值的估算,關乎其價值的公平、合理,進而影響開發期程,本局於協審估價報告書過程中嚴格把關,使估價結果更為公平,改變以往公有土地參與開發案中之相對弱勢,維護公有土地權益,同時促進估價產業的健全發展,達到公、私雙贏的局面。
-
系列報導2016/3/18地政公民咖啡館系列-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地政局在去(104)年11月28日舉辦「2015臺北地政公民咖啡館~喝咖啡,聊地政」,廣邀產、官、學、研、民參與,透過公開對話方式,蒐集各界對臺北地政10個施政重點的意見。此次活動,針對「智慧生態社區」主題,有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以參與式預算推動智慧生態社區之執行策略及社區發展之永續性財務規劃3大討論議題,經3回合熱烈討論獲得9項結論,地政局再參考這些結論提出策進作為,並納入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中,提升行政精準度,讓喝咖啡聊出來的想法與創意,不會在完成會議紀錄後畫下句點,而能落實到地政業務的實作層面,將民眾參與的層次由諮詢(Consult)提升至涉入(BeInvolved)。「智慧生態社區」3大討論議題 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地政局結合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及民眾參與等目標,提出「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期運用社區營造及創新技術,落實生態城市的目的,將臺北市打造成新一代宜居城市。 以參與式預算推動智慧生態社區之執行策略:在柯市長「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下,地政局推動智慧生態示範社區時積極導入「參與式預算」精神,改變過去抵費地盈餘款基金僅得以機關學校提案,由上而下的地方治理運用模式。 社區發展之永續性財務規劃:在智慧生態示範社區推動的過程中,我們試圖透過地方工作坊的討論互動,媒合各專業者與地方意見,在智慧城市的概念下,利用廣告、行動推撥及雲端、電子商務等新技術,建立可能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真正實現全面永續的目標。圖1:桌員熱烈討論成果各界熱烈參與,9項結論 都市綠化:希望政府透過鬆綁法令及輔導技術,讓民眾可以正確、安心得作都市綠化及耕種。 海綿道路:希望藉由海綿道路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但有重複挖補修補的效益疑慮。 社區特色:一旦社區有了自身特色,可向公部門、私部門、國際銀行、NGO等爭取經費,政府應協助社區找尋並建立自身特色。 基金專用:建議重劃抵費地盈餘款用於推動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加強生態綠化。 生態綠能:建議引進國外案例,例如收集寵物排泄物作生質能。 機場遷建:建議松山機場遷建並推動附近地區都市更新,發展智慧生態社區。 智慧城市:政府資訊應公開透明,透過分析研擬相關政策,爭取民眾支持。 世代共住:建立跨世代而且長照樂活的生活機制,在社區中營造老中青三代共同生活的環境與空間,達到智慧生態社區的願景目標。 社區指標:用智慧化數據反映北市生態現況,計算出迫切進行改善的項目。圖2:成果發表時間納入策進參考,實踐智慧生態目標針對桌員最終獲共識的9項結論,其中結論2「海綿道路」地政局已請所屬土地開發總隊就辦理中的開發新區評估,優先於適宜路段採納施作;結論4「基金專用」及結論7「智慧城市」與地政局的施政重點「智慧生態社區」、「智慧開放政府」、「社群知識網站」及「法規透明合理」等項目相關,未來也將配合專案計畫辦理;另外有關重劃區抵費地盈餘款用於推動智慧生態社區的建議,地政局已將「智慧生態社區案件執行數」納入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中,以KPI訂定執行目標,規劃在105年以「智慧生態社區」作為指導納入生態工法及智慧設施,與資訊局促進民間參與智慧化公共設施先期規劃案及財政局抵費地基金綜合規劃案合作,盤點位於內湖、南港、文山、士林及信義5個行政區內重劃實證場域的在地特色及民眾需求,建立社區指標,再依指標及民眾需求,合理分配資源,進行舊重劃區再生。其餘各項結論,則轉發給權管單位,期許藉由市府各局處分工合作,一起推動臺北市朝智慧生態城市邁進。圖3:本局施政架構及智慧生態示範區策進圖
-
系列報導2015/11/10合理查估穩稅基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依法分別為土地增值稅、地價稅之計算基礎,屬於課稅地價,故其調整除攸關民眾土地增值稅、地價稅稅賦負擔與財產權益外,在中央權管稅率不變的情形下,亦扮演影響地方稅收,及評估地方財政健全程度的關鍵角色。為此,推動土地稅基之評定更為公平、合理,將可達到健全房市、量能課稅、穩固地方財政三贏目標。合理稅基,健全房市 為使本市土地稅基的調整更為公平合理,自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即積極運用實價登錄及本市住宅價格指數等資訊,精確掌握地價趨勢,除依地價調查結果合理反映地價動態,並逐年調整公告土地現值接近一般正常交易價格。如此,可適度提高土地交易及持有稅賦,減少囤地、囤房或不動產炒作等投機情形,進而達到健全房市目標。而本市104年公告土地現值占一般正常交易價格比例已達90.43%(全國88.68%),高於全國,並為六都之首。註:1.本表係以104年相關資料製作。 2.課稅地價與市價的差異,主要是課稅地價係依平均地權條例及地價調查估計規則等法令規定辦理,採區段估價且是針對現況使用進行估價,所查估之價格自與依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規定,採用宗地估價且是以法定最高最有效使用情況進行估價之土地市價不同。公平稅基,量能課稅 本市近年來並依其發展情形、地價動態與實地勘查結果,劃分都市更新、高級住宅、新興開發、重大公共建設、精華商圈、一般地區等六大區域,每年依地價調查結果進行檢討,其中高級住宅地區因其本身條件優越,加上均位處優質區域,地價漲幅特別明顯。以104年公告土地現值為例,全市平均漲幅10.63%,高級住宅地區平均漲幅為26%,一般地區平均漲幅為8%,地價區段細分後,更能合理反映區域地價水準與動態差異,冀由促進地價區段細緻化及區段地價差異化等積極作為,落實量能課稅原則。穩固地方財政,營造永續發展 為穩固本市財政同時兼顧市民負擔,本市辦理公告土地現值、公告地價作業,除依相關法令規定、地價動態查估外,尚將社會經濟狀況、民眾負擔能力及政府財政狀況等面向納入整體考量,以合理穩健的步伐,逐步提高土地稅基,穩固地方稅收,以103年為例,本市土地增值稅、地價稅稅入合計占本市地方稅收高達61.69%,進而帶動自籌財源占歲出比例達77%,兩項比例在六都中均位居第一;且依民間團體針對各直轄市及縣(市)102年度財政狀況(財政昏迷指數)評比結果顯示,本市財政狀況屬於「健康」等級。因此,合理公平查估稅基,亦有助於健全本市財政,並營造本市經濟與建設發展的永續基礎。
-
系列報導2015/10/12基金收益挹市政古有云:「有土斯有財」,在上一期,我們提到地政局如何找土地協助市府推動公共建設,土地的供給有了著落,那麼「財」在哪兒呢?依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設置實施平均地權基金。平均地權基金會是您關心的「財」,而這一期就來告訴您地政局如何智慧理財。平均地權基金 臺北市在民國68年成立實施平均地權基金,收入來源有三:一是照價收買土地及改良物處分後所得盈餘款、租金及使用費,二是區段徵收土地的處分盈餘款收入,三是市地重劃抵費地的處分盈餘款半數收入。 平均地權基金主要用途有三:一是照價收買土地及其改良物的補償價款,二是區段徵收土地的開發總費用,如目前辦理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等區段徵收案,三是市地重劃的重劃費用、工程費用及貸款利息等,如目前辦理之文山一期與南港三期等市地重劃案。經地政局統計,臺北市歷年辦理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共40處,面積1770公頃。基金創富,錢挹市政 地政局妥善運用平均地權基金配合臺北市產業政策、住宅政策、地區發展策略及各機關公務需求,靈活規劃運用整體開發後土地,在不影響基金運作下,截至104年8月底基金盈餘累積繳市庫達474億元、撥付市地重劃抵費地出售盈餘款基金278億元。基金盈餘加值推動智慧生態城市 由平均地權基金辦理的市地重劃區若有盈餘,均按各重劃區分別成立專戶,將盈餘留供區內增加建設、管理及維護使用。過去盈餘款多半是支援區內各個單項工程建設,較缺乏長期、整體的規劃。因此從105年開始,地政局結合市府「智慧城市」、「田園城市」及「參與式預算」政策,推出「智慧生態社區」計畫,希望由長期、宏觀及公民參與的角度指導盈餘款的支用,讓已經完成開發的重劃區能夠利用當初的盈餘款持續獲得改善和提升,並邁向宜居、智慧、生態的城市。
-
系列報導2015/9/7公地清查助建設土地是城市發展的基礎,許多市政建設的推動往往植基於土地取得,然而臺北市土地寸土寸金,私有土地取得不易,反之公有土地常因閒置或低度利用,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對此,市長柯文哲於104年1月6日市長室會議指示地政局清查公有空地,提供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考利用,以推動市政建設。公有空地 全面清查 臺北市轄區內之公有土地包括市有或非市有、市管或非市管等類型,由於市有或市管公有土地多已有使用計畫,或由相關單位積極管理,所以地政局清查的目標鎖定為非市有或非市管、土地上無已登記建物、面積在100平方公尺以上且非抵稅之公有土地,清查結果相當可觀,總計清出16,153筆土地,面積5455.53公頃,104年公告現值達1兆4,000億元。地政局並於104年1月15日將所整理的公有土地資料送相關局處進行評估,作為後續土地活化利用之參考。1500億可無償撥用 由於行政院訂有「各級政府機關互相撥用公有不動產之有償與無償劃分原則」規定,許多公有土地仍需支付費用取得。為減輕市府的財政負擔,鼓勵相關局處儘速使用土地,地政局依前面的清查結果再進一步挑選可提供無償撥用之土地,符合現行規定之土地約計1,800筆,面積約130公頃,以104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約1,500億元的土地資源可以無償運用(如表1),地政局遂於104年3月27日將清查結果送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實際需求評估。表1:可無償撥用土地清查結果一覽表760億土地優先撥用 為了解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討結果與撥用期程,以及經評估無撥用需求之用地後續處理方式,地政局於104年5月26日邀集各用地機關召開會議討論,依評估結果有使用需求的土地計686筆,面積計33.35公頃(如表2),市府將可掌握運用約760億元的土地資產,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公共住宅部分,經都市發展局評估後選定中山區及文山區等3筆土地適合使用,已向現管理機關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確認是否有公務需求,其他土地請各用地機關儘速辦理撥用,推動市政建設。表2:有使用需求土地撥用期程一覽表檢討都市計畫 活化公有空地 至於目前尚無使用需求的土地,則列冊函送都市發展局納入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依都市計畫法第42條,優先檢討變更為各類公共設施用地或作其他使用分區,以活化閒置土地、促進公地利用。下期預告 由上面的介紹,您是否已經了解地政局如何找土地協助市府推動公共建設,除了幫忙找土地,地政局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幫市府創造財源呢?下一期看地政局如何扮演市府財政小金庫的角色,妥善規劃平均地權基金來配合市政建設運作,充沛財政,提升市政資源運用效能。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804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