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社區再出發

智慧生態社區再出發
發表時間 2016/01/08 16:00
閱讀人數 2426
作者 楊奕泠

智慧生態社區再出發

        「智慧城市」及「田園城市」都是臺北市政府優先推動的施政項目,地政局結合智慧城市與田園城市的理念,進一步納入民眾參與的精神,提出「智慧生態社區」示範計畫,希望將臺北市打造成為21世紀的宜居城市。

引入國際都市治理典範

        工業革命以來,能源的供給依靠燃燒煤、油或天然氣等方式提供,卻也造成了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的嚴竣挑戰,發展潔淨能源、應對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共同之課題。透過觀察德國能源轉型的經驗讓我們發現,同時從供給面發展再生能源;需求面調控使用以及在綠色經濟面成長創新的三贏策略並非遙不可及。

       荷蘭的Almere則是個成功的綠色城市造鎮案例,為了疏散阿姆斯特丹市過於集中的人口,1960年的整體計畫即已導入綠色城市之思維,全市布局先規劃綠地空間與交通系統,其餘土地方留供建築開發。現在Almere是荷蘭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並以兼顧生態、社會與經濟永續性為目標,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合作打造該市為國家級的大尺度永續示範區。

        回到亞太地區,日本松下集團運用旗下原電視工廠舊址變更為住宅區的「藤澤永續智慧社區」造鎮計畫,以100年持續居住為願景,設定環保、能源、安心安全等3大目標進行規劃。區內的公共設施自規劃設計階段即結合防災設計巧思,使社區開發能在儘量不增加環境負擔之條件下,環境節能共生,是個面對環境變遷與極端氣候都能快速復原的韌性城市典範。

推動臺北新區開發實踐

        這一年來,地政局主辦的臺北新區開發,也將風險治理、氣候調節等理念融入其中,主動積極調整過去作法,呼應智慧生態社區的全球思潮,在打造宜居城市的過程中,也為對抗全球暖化盡一份力。

1、北投奇岩生態新區

        在北投的奇岩新社區,地政局將自然條件不良無法農作的土地,以生態社區的構想重新整理開發,5處公園綠地藉生態工法設計,串連成為完整的綠帶系統、復育中崙仔溝及設置露天滯洪池,平日供居民活動休憩、暴雨時則收減災防洪之效。

        此外,在區內規劃完整自行車路網,降低內燃機運具的使用,同時自行車道鋪面更以彩色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設,底層則以透水性混凝土取代傳統僅採碎石級配夯鋪之作法,改善透水鋪面平整度不足或年久受雨水浸潤產生沈陷不均之缺點;同時亦兼顧日後維護更新之簡便性。

2、南港三期市地重劃4.0

      繼南港車站特定區的開發後,第三期市地重劃區是南港由「黑鄉」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都市翻轉新生的絕佳典範。地政局在主辦南港三期市地重劃作業時,推出「重劃4.0」概念,公共工程的設計施作則處處落實智慧生態社區的理念。區內路燈採用發光效率高、耗電量少、使用壽命長、光源出光率強之LED路燈,落實節能減碳的目標,未來更可加入先進式夜間調光系統,依照不同的地區特性以及需求,精緻化彈性調整入夜後的照明用量。在公園、停車場、人行步道及車流量較小的區域,全面採用透水鋪面,遇降雨時水體能通過鋪面留設之孔隙滲入到路基底面,將水資源能還原儲存於地底。

        對於開發區內原有的植生樹木更一改過去全面砍伐的作法,除了經指定的8棵受保護樹木當然原地保留外,其他現況樹木也全部以原地保留為原則,僅將確實與工程衝突的樹木移植復育,實際原地保留的樹木比例超過90%,是公共工程與自然生態協調配合的最佳示範。

3、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生態造新城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是緊鄰基隆河岸的大型園區開發,在基隆河岸一改過去水泥高牆的堤防型式,改作親水性強、保水性高的「超級堤防」,不僅能大幅降低暴雨、洪水引發水患的隱憂,平日更能實現親水生活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興建超級堤防所需的土方均是回收自臺北市其他公共工程的剩餘土方,兼顧環保與經濟。

        同時由於本區鄰近河川,設計時特別重視「與水共生」的規劃,公園內以多層次耐溼植物營造水綠廊道,可淨化空氣並串接雙溪與磺溪建構較完整生態環境,並收生態緩衝之效。地面則規劃多樣逕流減量策略,配合淺低窪之綠地、廣場、遊樂場,讓雨水滲入土壤及地下水層減少暴雨逕流。車道兩旁的邊溝及綠帶同樣以透水鋪面施作,收集車道雨水逕流導入保水碎石級配,在減洪的同時提供植栽更好的生存環境。

融入參與式規劃精神

        推動智慧生態社區的理念並非只能應用在新開發地區,105年起地政局將把智慧生態社區的概念導入過去辦理的市地重劃區,以參與式規劃的方式啟動符合在地居民需求之舊區再生。改變過去只能由機關或學校提案運用抵費地盈餘款基金增加重劃區建設、管理或維護之作業方式,引入參與式預算精神,鼓勵民眾結合專業者提案參與智慧生態社區規劃,較過往更能切合在地居民實際所需,達到基金支用效益最佳化。

        過去一年以來,地政局引入國際都市治理的成功典範,以智慧生態社區為目標,希望逐步打造臺北成為宜居的城市,第一階段先由地政局主政的新區開發案作為示範,融入低碳、節能、減洪、保水的設計理念,第二階段計畫透過平均地權基金及抵費地盈餘款基金的靈活運用,將過去透過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等方式開發之地區,一一補強升級,最後第三階段則希望將智慧生態社區的理念推廣至全市,將臺北打造成一個能夠應對極端氣候的韌性城市。

標籤 再出發主題報導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01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