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舊河道 北科新綠廊-公5公園

雙溪舊河道 北科新綠廊-公5公園
發表時間 2017/02/02 14:09
閱讀人數 3506
作者 林柏均

公園概述~穿越科技重鎮的生態綠廊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原規劃為「媒體文化園區」,因應產業發展,將單一產業園區調整為科技園區,以媒體、資訊、電子、通訊、科技、生物技術為主軸,兼具生產、生活與生態功能完整之科技產業園區。
  公5公園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內面積最大的公園(面積達30,818平方公尺),位於承德路與福國路延伸段10米綠帶交會處,即十字軸綠廊交會之重要位置(圖1),公園設計為長條狀,雙溪舊河道南北向貫穿其中,串連北側的關渡平原及南側的雙溪河道,使公5公園成為水綠軸線交匯之樞紐,搭配承德路及福國路延伸段沿路設置之綠帶,形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中的生態廊道,並為兼具滯洪、生態、休閒之社區滯洪溼地公園(圖2)。  

公園特色

一、雙溪舊河道風華重現

        開發前因雙溪下游截彎取直而截斷活水,僅存舊雙溪河道做農業灌溉使用;該處地形崎嶇,每遇汛期則形成洪泛區域,河道兩岸原有構樹、野桐、榕樹、綠竹等樹種,河道上則布滿布袋蓮,呈現農田擾動後先驅植物入侵狀態。
   公園內原有舊雙溪河道保留重新整理, 作為洲美抽水站前池,洪泛期提供園區滯洪空間(圖3),平日則為社區休閒濕地公園提供市民休憩賞遊空間(圖4~10)。舊雙溪河道保留,延續關渡平原生態,減少對既有生態系影響,兼顧都市親水、休閒、景觀、生態目的。

二、生態復舊與智慧創新

(一)綠廊景致  
        公5公園整體營造為濕地生態公園,對既有生態採用補償替代、低量填土方、降低衝擊之生態友善設計。公園內既有雙溪河道考量生態保留與復育,挑選舊河道原生植物及誘鳥蝶植物為主要設計物種,搭配景觀效果佳之植物,重現舊河道生態景致。
  為周延考量防災需求,公5公園內舊雙溪河道保留河岸護坡整治,作為洲美抽水站前池,洪泛期提供園區滯洪空間,平日則為社區休閒濕地公園。沿河道東側規劃一淺灘為草澤溼生區(圖12~14),留設完整、干擾性低、提供陸域鳥類覓食繁衍之棲息地。為保留舊雙溪河道,本區高程差異大,部分邊坡達4~8米高度,設計上以多層次生態綠坡處理(圖15),為草澤溼生區提供緩衝區。
(二)智慧設施導入
        另為配合整個臺北地區的智慧社區計畫,本府產業發展局已將公5公園納入「臺北市智慧社區節能及示範實證計畫」,在公園內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圖16),導入智慧電表、能源管理系統等智慧設施,結合上述的自然生態景致,與周邊產業形成智慧生態園區。
(三) 2017首座標竿型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再進化
  本局以創新思維正視整體開發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打造首座標竿型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自104年起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率先示範,除積極協調新建工程處、公園處等相關局處及廠商,將低碳、節能、減洪及保水等理念納入工程規劃設計,於水利、道路、公園及專案住宅等各項公共工程,優先導入智慧運用與生態環境,並與產業發展局及資訊局等單位合作,導入太陽能板、儲能設施、智慧電表及能源管理系統等,跨域營造創新、節能、低碳、環保永續及人性化的智慧生態社區,未來將可提供市民優質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韌性與容受力。
  此外,本局參考由臺北市政府、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台北市電腦公會共同主辦之2017智慧城市展中,民間企業提出智慧生態模擬實證項目,於環境生態、綠能產業、交通旅遊、安全防災及健康生活五大構面加以強化,讓我們拭目以待首座標竿型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結合民間企業版本的再進化。

結語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是臺北市目前少數的大型開發案之一,目標係打造該園區為知識經濟產業知識庫以及生物技術、媒體、資訊、通訊等相關產業長期發展中心,並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創造河岸居住、就業、文化、休閒複合機能之優質網絡生活環境。
  未來科技產業及人口將大量移入,而公5公園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興開發的科技園區中,帶來了生態綠意,除與週邊土地使用呼應,並與文化、休閒通廊及智慧設施串聯,塑造綠色運輸及生態節能空間環境,建構示範性智慧生態社區。
標籤 主題報導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