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設市100年-過去、現在、未來

臺北設市100年-過去、現在、未來
發表時間 2020/10/15 16:25
閱讀人數 1229
作者 高傳棋執行長講授(鄭祐安整理)

前言
        今年2020年正逢臺北設市100年,而臺北是經過多少前人的耕耘和血汗的凝聚、多少時光的醞釀與歲月的累積,才使臺北能從3、400年前的一片原始叢林轉變成今日的繁華,這次特別與各位一同分享臺北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請問各位知道臺北市的中心點在何處嗎?臺北市的「四極與中心點」,分別是極北為北投區湖田里,竹子山前峰(嵩山到竹子山戰備道旁)與金山、三芝、石門四區交界處;極東為南港區大豐里,鹿窟事件紀念碑、光明寺附近,舊莊路1段、汐碇路、碇南路1段等3條路交會處,也是與汐止、石碇三區交界處;極南為文山區指南里十六分山與新店區分界;極西為北投區關渡里,關渡宮的淡水河中央分界。從這四極來看,臺北市的中心點約在「內湖路1段117號」,目前在內湖區的北勢溪公園就有「臺北市地理中心位置點」的標誌碑。

過去的臺北
        1632年西班牙人探險隊進入北投等社作調查與安撫傳教、1654年荷蘭人調繪《大臺北古地圖》、1697年郁永河來北投採硫磺、1709年陳賴章墾號開墾大佳臘、1860年臺北淡水開港、1864年陶德抵達臺北、1871年馬偕來臺北淡水傳教,在在都呈現出不同時代下,東西方族群都曾經在某一時間點,抵達、駐足、探險、拓墾臺北。直到清末劉銘傳近代化、日本統治臺灣後,臺北市才開啟所謂的「現代化」。
        1911年8月31日間,因遭嚴重颱風、洪水的侵襲,臺北三市街木造房屋、土角厝大多倒毀,當局乘機著手「市街改正」,實施都市計畫與上下水道建設,拆除城牆改築三線道,並種樹與舖設煤脂路面,逐步銜接大稻埕、艋舺、城內等3個區域,使市區向外擴展。
        1920年臺北正式設市,成為州轄市,昭示著日本對臺統治進入穩定階段,也反映當時西方世界都市化的風潮。學習仿照西方巴黎的圓環、棋盤式街道、火車站前的都市公園與博物館、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讓臺北有了實現城市文明的基礎環境。一連串的興革與建設,逐漸轉化至今日雛型。從臺灣歷史來看,臺北正是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新嘗試。
        國民政府撤退遷臺後,「反共復興基地」中華民國的首都臺北,進行「去殖民化」的大改造。尤其市區道路的命名,將原有日治時期面狀的「町名」,全部改成線狀的「街路名」。當年命名的原則以中正路(今忠孝東路)為經,中山南北路為緯,將中國的「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城市史蹟」等地名,幾乎全悉搬進臺北市內。
        1950年代後,國防部、警備總部、婦聯會、市政府等單位的努力之下,棚屋、違建,改建成眷村、國宅、商場,其中又以「南機場眷村國宅」以及「中華商場」最具代表。少年離家、鄉愁、他鄉變故鄉等故事,一一體現在當年的眷村生活,以及商場裡販售的家鄉菜。中華商場是當年許多老兵、外省人「品嚐家鄉菜、解鄉愁」的好所在。
        1960年代因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景美溪等流域堤防的興建後,市內許多原有的水田、旱田、水圳、墓地、雜林、監獄、軍營,藉由「建地化、工業化、都市化」等階段,陸續轉變成各種大型計畫下的公共設施與住宅建築用地。其中又以1960年代由高玉樹市長所主導的「民生社區與華江社區」、1970年代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所主導並下令張豐緒市長所推動的「萬大計畫與巷清計畫」、1980年代由林洋港與李登輝接續至1990年代陳水扁市長所推出的「信義計劃區」等最具代表。
        在聽過「臺北市民歌」、「臺北的天空」、「向前走」等歌曲後,各位是否可以體會到當時臺北的氛圍呢?

現在的臺北
        身為臺灣首善之都的臺北市,近年來由天下雜誌所進行的全臺22縣市有關競爭力或幸福城市的研究調查結果中,在「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力」與「社福力」等5大面向皆為第一,扮演臺灣縣市領頭羊角色,許多縣市首長也前來進行城市交流與學習之旅。
        在國際上,臺北市在全球近250個國家與地區、上萬個城市的競爭力比較中,不論是在「安全城市」、「智慧城市」、「高科技城市」、「友善城市」、「旅遊城市」、「永續城市」、「城市運轉」、「金融中心」、「人才競爭力」、「通訊有品質」、「培力創新能量」、「最佳外派城市」、「最佳大學城」、「城市生活品質」等各項評比指標,近年來可說是穩定持續上升。DISCOVERY頻道也針對臺北市進行「臺北101大樓建築奇觀」、「臺北花博」、「臺北聽障奧運」、「臺北舊城區復興運動」、「臺北世大運」、「世界明珠」等主題的拍攝與全球放映,讓臺灣經驗精艷世界。
        臺北市曾舉辦的各項國際賽事及會展,除深受國人喜愛外,也替臺北市增加許多國際能見度,在在都呈現出「引領臺灣走向世界的臺北」。

未來的臺北
        2020年農曆年節尚未過完,全球就壟罩在武漢肺炎(又稱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怕陰影中,臺北市當然也不例外。未來如何打造出永續的生態都市,以因應全球環境氣候異變及各式新興病毒、細菌、超級傳染病,正考驗著您我臺北人的智慧。而未來的臺北又會變得如何,就靜待我們親眼見證。

結語
        環視全世界,城市歷史發展達百年、千年以上的古城不計其數,臺北相較其中,顯得既年輕又嬌小玲瓏。是歷經前人蓋城池、設鐵路、建官府、籌軍防、興學堂、築廟宇、建市街、架電纜、設電燈、闢公園、營產業等經年累積下,才有今日集全臺政治、經濟、文教核心的臺北市。
        在全體市民迎接臺北設市100年的生日之餘,回首百年來先民們胼手胝足的足跡,現今我們當務之急的使命是為下一代族裔「求生存」、「謀生計」、「延生命」,做出經得起歷史洪流淘洗的正確抉擇。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804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