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的規劃設計-從生態社區到生態城市

永續發展的規劃設計-從生態社區到生態城市
發表時間 2016/11/08 18:55
閱讀人數 9532
作者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 孫振義

        「生態城市」是各國際著名城市努力的方向,然而,一座城市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社區所組成,若想達到生態城市的境界,必當致力於實踐「生態社區」為先!

 

從生態社區到生態城市

 

        以往有許多人會認為成為「生態社區」是一件頗困難的事,但事實上無論是「生態社區」、「永續社區」、「環保社區」、「綠色社區」抑或「低碳社區」,其共同的目標不外乎是:環境綠化、建築節能、綠色交通、資源循環、能源再生、生態保育…等向度,因此任何社區只要在上述永續目標中之幾項目略盡努力,即可視為是向「低碳社區」邁出第一步。亦即,只要能夠秉持著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進行,每個社區都可以是「低碳社區」。

        首先,「生態社區」除了節能減碳與地球環保的總體目標「明確」之外,其實際操作手法與方式卻是相當具有「彈性」的,其主因便是:推動生態社區需要「因地制宜」。社區大致上會因地理環境、城鄉特色、大小規模可分為「鄉村型」、「都會型」及「大樓型」等三大類,並衍生出不同「生態社區」推行成就。

一、鄉村型生態社區

        鄉村型案例可舉「花蓮豐田三村」及「新竹信勢社區」為例。花蓮的豐田三村仰賴「牛犁發展協會」自主性地耕耘農村型社區之生態綠化、資源回收、舊建築保護與再利用、地方文化保護、甚至老人關懷服務,除了多年來的努力造就了自主財源的實力,更能夠主動進行社區未來發展藍圖的規劃。另一生態社區典範新竹湖口「信勢社區」則是由社區發展協會陳文通夫妻兩人做起,從一開始的社區清潔到後來的社區生態公園、社區農場、生態水池、社區集體記憶影片製作,近年來已經開始探討如何將低碳社區的理念結合到鄰近的北勢溪水資源利用淨化、創造社區活動空間以凝聚集體共識等,企圖發展出市郊水岸型生態社區特色。

二、都會型生態社區

        因都會型生態社區者眾,例如:桃園的中聖里是以崔里長為首,以鄰里為範圍逐步帶動社區之綠美化、資源回收、綠色餐廳、低碳廟宇、社區農場、節能燈具改善、社區大學教育等工作,是一個成功的都會型低碳社區案例。另外,位於大臺北都會區的北市劍潭里與三重順德里分別由畢無量里長與李鴻志里長為核心,積極爭取經費進行社區綠美化、資源回收、社區活動中心節能減碳改善工程、水資源利用、雨水回收系統、道路綠美化等工作,堪稱都會型生態社區實踐成功的案例。

三、大樓型生態社區

        大樓型生態社區,當可以舉新北市新莊的「揚名學園社區」為例,證明即便是幾乎不依靠政府資源投入的小社區,只要有心也可以打造出令人驚嘆的「生態社區」。

        揚名學園社區原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國宅社區,但在管理委員會主委潘睿祥的努力之下,其社區中屋頂有社區農場可生產蔬菜、小型雨水利用系統、微型風力發電機、太陽能光電板、廚餘堆肥等措施;樓梯間使用的夜間照明是省電的LED燈具,地下室中有高達十幾類的資源回收區、全面LED燈具照明、再生能源充電站、生質能柴油緊急發電機、社區節能教室、LED避難方向指示燈等。其自主邁向生態社區之路所建構的設施,幾乎多沒有花到政府公帑,坐實了「只要有心就能成為生態社區」的鐵證。

        近年來,臺灣的環保意識儼然是各先進國家所爭相學習仿效之對象,推動節能減碳更是政府與全民共同的志業,透過「民眾參與」與「政府鼓勵」確實可以達到引導社區邁向生態綠色與低碳永續的方向。但唯有社區住戶發自內心的自主追求生態精神、公部門適當的技術、經費與知識輔導,加上在地化特色發展目標,臺灣的社區才能夠適性化地發展成各式足以令人驚嘆與學習的低碳社區案例,也才能讓社區居民發自內心、自然地將低碳社區的實踐融入於日常生活。若能如此,臺灣距離從「生態社區」、「生態城市」邁向「永續家園」的路就不遠了。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08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