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社區新象,由你我創造想像

智慧生態社區新象,由你我創造想像
發表時間 2018/07/24 19:51
閱讀人數 1887
作者 呂韋儒

  繼2017年第一屆智慧生態社區設計競圖獲得建築、景觀、都市規劃相關大專院校系所及專業規劃團隊等熱烈參與,今(2018)年地政局更擴大辦理讓全民共同參與及發揮想像力,將獎金提高兩倍以上,鼓勵「專業+產業+社區」等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合作,於6大區14處整體開發區徵求設計方案,共徵得126件作品,比去年多出3倍,經初選出42件作品入圍,決選時團隊親至現場作簡報,並由決選評選委員選出首獎1名、優選5名、佳作15名。讓我們身歷其境,一探首獎及優選設計競圖團隊對於地方帶來的智慧生態想像力與創造力。

新廢復甦 : 士林二期重劃區(士林廢河道)

【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士學位學程/粉紅龐克團隊】

  以智慧概念回饋在地、復甦從前自然生態。建構虛擬圍牆,取代空間切割,增加綠地;士林農耕公園改為綠鋪面,增加城市農園機能;具洪患潛勢的科教館建置智慧路燈系統,災害來臨以紅燈警示疏散避難;承德發電運動公園,設置光丘儲存人們運動時動能轉換成的電能;劍潭捷運地下廣場,延伸現有地下道,以平面車行、地下人行舒緩三方人潮。體健人行道,規劃自行車專用道和發電的體健設施。(圖1)

萬代風華 x LOHAS CITY:華江地區區段徵收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HANI團隊】

  改善華江地區高齡化的社區狀況與華江整宅的沒落感,在整體社區內增設智慧軟體設備及改善環境的硬體設施,將華江整宅的外觀綠美化,於二樓廊道重新規劃使用方式,提倡活動,形成社區特色、帶來人氣,復甦那充滿人情味的熱鬧景象。(圖2)

【國立中興大學/Everyoung團隊】

  面對人口高齡化問題及公共空間不足的課題,用智慧新科技導入復甦老舊社區的生活機能,將屋頂公共化成為城市中新興的活動空間,帶給華江地區更便利友善老人的空間及互助、分享的城市觀,成為臺北市新形態屋頂空間的先驅。(圖3)

     

圖1 競圖首獎作品/ 新廢復甦        圖2 競圖優選作品/ 萬代風華:我們在天橋上奔跑        圖3 競圖優選作品/ LOHAS CITY

都市綠乘:內湖六期重劃(內湖科技園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卍乂煞氣a左近寺酷哥aka.北科巨蟒乂卍】

  為解決上班族的交通夢魘並增加綠帶景觀,設計以天橋連接各公車站端點,分隔上下層空間機能:下部分為交通車檔單雙向控管及接駁車;上部分為綠帶及解決上班族「食」需求之主要分布,增加內科綠色的、軟性的、生活性的空間機能,隱喻現代生態跳島的烏托邦想像。(圖4)

阡陌往來 x The In-between:內湖三期重劃區(南湖高中周邊)

【臺北市立大學/邏輯 B.A.S.團隊】

  藉由陶淵明古詩詞句,襯托出當地交通往來便利、各區間連結性強之意象。智慧面,透過各式智慧裝置,打造更便利舒適的環境,在天橋設置電梯裝置,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友善的行動環境;安全面,設計不同種類道路裝置,孩童通學更加安全;生態面,透過綠地改造規劃、校園圍牆樹種配置,增強環境永續發展;健康面,以步道設計及活動配置,強化使用者身心健康。(圖5)

【國立成功大學/UCLab團隊】

  以燈塔發想,結合基地獨特的邊坡特性,解決社區課題的同時,透過社區公共空間的過渡轉譯打造依山光廊的意象,模糊內外邊界,營造社區歸屬感,提高社區生活品質。(圖6)

     

圖4 競圖優選作品/ 內湖新象 都市綠乘    圖5 競圖優選作品/ Traveling Net-Hu 阡陌網來    圖6 競圖優選作品/ The In-between

作品設計理念,市府據以實踐

  第二屆得獎作品在7月24日由柯市長親自頒獎表揚(圖7),市長致詞時表示:智慧生態設施雖然不是很大的建設,但是可讓一個社區的環境更適合人類居住。本屆競圖也是表示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的落實。之後提案不僅評審委員會審,市府也會看一看,因為還是需要務實,太天馬行空的還是沒有辦法執行,提案與市府施政一致的會加速推動,不適用的部分則留供參考。如果可以的話,會再到社區跟民眾溝通,務實對話是執政的原則,讓得獎團隊的作品設計理念能夠與地方里民意見加以結合並實踐!

圖7 2018第二屆臺北智慧生態社區設計競圖頒獎典禮暨成果展

  想了解更多第二屆設計競圖作品,請至「第二屆臺北智慧生態社區網站」詳閱!也再次恭喜得獎團隊。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07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