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如何改變城市
創意的重要性
「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雜誌發行人Joe Capper有云:"Change or Die(不變革,毋寧死)",由於現今21世紀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自由化(Deregulation)趨勢,造成了各行業競爭激烈,遊戲規則隨時被改寫,且由於資訊暢通發達,社會大眾能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資訊,因此對產品的要求也變高;再加上科技日新月異,產品的生命週期隨之縮短。正如美國創業家布雷克・麥柯斯基(Blake Mycoskie)及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士(Tom Peters)所言,「身為創業者,你一定要有創意,讓自己能從眾聲喧嘩中被聽到!」、「這是個瘋狂的時代,絕對需要瘋狂的組織和員工來對付速變、瞬變、多變的外在環境。」,擁有創意思維,才能趕上不斷改變的商業環境。
創業應有的六個認知
一、要有夢想、熱情與堅持,才能不畏創業過程的艱苦。
二、要有自己的創意特色,才能在既有的市場裡走出自己的路。
三、離開舒適圈開始吃苦,要問自己準備好了嗎?
四、創業有風險,計畫跟不上變化。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在創業之初是從事語文相關工作起家,並非一開始就發展網路商業。
五、失敗經驗最珍貴。臺灣的中小企業,能夠經營超過30年的只有4.7%。
六、要懂得利用政府與民間資源。
成功的創業,代表著能夠永續經營,不但商品要有特色(例如好吃、好用、方便、迅速等),經營者還必須要有誠信,一旦失去客戶的信任,便無法在市場上立足。
國際創業趨勢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於2013年所做的調查,媒體對創業成功報導,臺灣居創新經濟體第一,創業意圖則居創新經濟體第二,且女性創業率為5%(即每百位女性中有5位正處於新生創業階段),在亞洲已開發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8%),高過於日本(3%)及南韓(4%),但略低於亞洲開發中國家(13.86%)及美國(10%)等國。
群眾募資(Crow Funding)為近年新興起的商業模式,替有創意、創新及創業想法的民眾,向消費市場提案獲取產品開發資金,並同時驗證市場。全球目前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為KICKSTARTER,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為3萬多個提案募資成功。
另一個新興創業型態則是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許多團隊在創業初期,資金並不充裕,辦公場地的租金往往占了最大支出,因此許多大城市皆以低廉的租金甚至免費提供共同工作空間,不但解決個人工作者或小型新創公司對於辦公環境的需求,且來自各方的新創團隊能隨時連結資源並激盪創業想法,例如臺北市的CIT(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新北市的新北創力坊及新加坡的BLOCK71。
臺灣的創新創業環境
臺灣的創業浪潮時代,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表1)。
表1 臺灣創業浪潮時代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下,良好的創意要成功轉變為可以獲利的產品,往往需要借助產、官、學界的資源。目前臺灣的創業環境具備許多優勢,例如手機滲透率全球第一、產業聚落競爭力全球第一、多項科技產品產值全球第一、寬頻網路滲透率全球第二及液晶電視滲透率全球第二等,公部門為了提升創業環境,也開設了創業諮詢服務專線(0800-589-168)和相關實體及數位課程,並提供創業貸款及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輔導。
創意打造酷城市
所謂「創意城市」,就是用創意發揮在地特色,結合創新創業與文創,打造城市的創意經濟與城市美學。德國「明鏡週刊」曾以「歐洲的酷城市」做專題介紹,文中指出一個城市酷不酷,將是新世紀的城市競爭力關鍵。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除了鬱金香、風車、漂浮屋等特色外,近年更發展綠色經濟,利用創意使資源能夠循環再利用,同時也能達到城市的永續經營;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與香榭大道互相呼應,營造出極富魅力的氛圍,也源自創意打造而來。如果一個城市重視創意與創新創業,可吸納更多創意人才進駐,形成群聚效應,使城市更有創造力,不僅改變城市風貌及產業生態,也使城市更有文化氣息,能吸引更多觀光客造訪。
又以新加坡為例,2011年新加坡政府建構實體之創新創業園區,改裝整修廢棄工廠為創業基地,除了提供新創企業較便宜的租金以培育新創團隊,亦挹注政府資源協助新創業者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大批國際知名創業投資和加速器進駐新加坡。經過多年發展,新加坡建構完整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至今已成功孵化近300家新創企業、超過1,000名新創業者進駐。新加坡政府為強化串聯新加坡與美國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又在美國矽谷設立「BLOCK71 San Francisco」創業平台, 由新加坡擁有最大創業空間的投資公司、新加坡大學與新加坡電信Innov8基金共同成立,協助新加坡新創企業打入美國科技創新市場,同時提供對東南亞市場有興趣的美國創投基金或新創企業,切入東南亞市場的管道與機會。
結論
臺灣面臨青年低薪問題,薪資成長遲滯,欲解決此問題必須整合產、官、學的資源提升競爭力,建立創新創業的生態系,以提供創業及就業機會。相對於新加坡政府的積極,臺灣公部門相對保守;為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協助青年職業發展,亟需注入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協助青年創業圓夢,亦為注入經濟活水要項之一。
更多詳細資料及講座精彩回顧,請參考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官方網站地政講堂系列專區。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804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