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館-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

智慧博物館-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
發表時間 2017/10/17 11:46
閱讀人數 2940

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已蔚為潮流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聽起來很陌生,但此概念其實很早就已出現。1998年政府首先提出了文化臺灣的概念,並在2002年推展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正式列有一項「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子計畫,在該子計畫中,公部門開始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並進行人才培育,提升整體社會與文化之水準。計畫實施不久後,外界對於「數位典藏」是否需具有「產值」陸續提出質疑;有鑑於此,各類數位化之典藏開始與商業做結合,這就是現在經常聽到的「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而這部份同時也為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數位典藏使全世界都能認識臺灣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臺灣文物申報自然遺產及試圖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潛力點,例如金門的僑鄉洋樓、蘭嶼拼板舟、阿里山森林鐵道文化等等。隨著數位資訊科技的進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無論是物質或是非物質的文化資產,都可以透過數位化手段進行非常完整保存、傳承、教育、傳播、研究、甚至是文創的商業應用。透過科技的協助,我們可以以互動性極高的方式將典藏的數位內容一源多用(one input, many output)的應用在教育、研究、生活、娛樂上面。就數位典藏的歷史來看,一開始數位典藏的目的是為了文化保存與傳承,從整理資料、建立資料庫,到提供給各單位作使用,然而「Open to public(公開展示)」才是數位典藏最終極的目標,透過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數位典藏更能將其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在任何時間提供給世界上任何地點的任何人,讓廣大民眾甚至全世界公民都可以輕易的接觸臺灣文化的內涵並加以應用。這同時也是傳統博物館所不能及的。

 

數位典藏是將有保存價值之資料,透過數位化方式建檔儲存,並為其增添正確之背景資訊

簡單的說,數位典藏係指將有保存價值之資料,透過數位化方式(例如攝影、掃描、影音拍攝等)建檔儲存,並加上對「資料的詮釋」,為儲存的檔案增添更多背景資訊,也真正達到典藏的目的。

數位典藏的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工作:

一、文物清查造冊:為文物編碼,編碼方式前後要一致、並且能清楚分類,文物一定要取得智慧財產權的合法授權才能使用其內容。

二、數位化:數位化是運用拍攝、掃描、影音轉檔等技術處理文物的數位化,這些都有國家的數位化規格可以參考。

三、後設資料(Metadata):即權威資料庫的撰寫,每筆數位內容都必須有專家為其撰寫摘要說明,例如檔案本身的內容、背景、屬性等介紹。此資料庫之正確性非常重要。

四、網站設計:互動式網頁設計才能表現文物特色,並且能增加與觀眾的互動,一定要做到圖文的正確性,以免因為文字、圖像的錯誤導致觀者,接收到錯誤資訊。

五、加值應用:係指透過創意發想和科技的加值達到「內容增值」的過程。

創意加值的商業應用可從四個面向進行,包括學習教育、休閒育樂、研究發展及文化生活。

 

加值應用為臺灣文創產業開啟嶄新一頁

數位典藏的成果除典藏文化之外,若能經過創意加值成為各種商品,不僅能促進產業發展,而且對於文化的推廣與散播亦有所助益。此外,數位化資料要能吸引大眾,就必須做加值性之設計與功能開發,甚至可以結合遊戲及3D、AR、VR等穿戴裝置,讓典藏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即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是典藏成果能否永續經營,並發揮典藏實際價值的一個關鍵因素,否則典藏再好的數位內容也會乏人問津,徒增資源的浪費。

目前加值應用之趨勢是從歷史文化、藝術領域中,把物質、非物質的文物數位化後,轉換成數位博物館;典藏內容透過創意設計的轉換成產品,這些產品經由創意的加值注入文化元素,投入市場最後演變成文化創意產業。像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能在國內外各領域的設計家手中,幻化出蘊含東方精神卻兼具實用功能的時尚精品,並積極透過品牌授權等方式進行量產,讓時代久遠的文物,融入現代生活;而這些成功應用的產品為臺灣之後許多文化創意廠商開啟了一扇門。

 

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未來發展可期

相信在民間與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發展定能更上一層樓,讓文化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徹底融入生活及教育甚至娛樂之中,讓看似冰冷的典藏繽紛的綻放於日常中。

公告

公告

FB粉絲團

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聯絡資訊 各科室電話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110204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3樓(交通資訊) 傳真:(02)2720-2107 電話:02-27208889 (代表號)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 (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 轉7522(服務台) 或 地政局各單位服務電話
Copyright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 2024 - 臺北地政 (zh-TW) 網站到訪人次: 720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