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防災 微小見創新 ─ 日本藤澤永續智慧社區的變形金剛
繼上一期(10月份)針對日本藤澤永續智慧社區的主題報導,本期我們將持續從永續生態的角度,介紹該社區因應災變的措施與能力。公共設施功能多樣性-災害應變巧思1.板凳變身爐灶架2.下水道口變身防災廁所3.涼亭變身避難中心4.太陽能板緊急供電5.集會所變身避難所建築永續性-環境共生節能 運用當地風、光、水、熱地理條件,進行建物設計及街區規劃,每戶設置相當棟距,確保採光、通風、日照等條件,以達到建物本身節能。能源自主性-災害應變用電 藤澤永續智慧社區每一戶配備「能源創造儲存整合系統」(Energy Creation-storage Linked System),該系統除了太陽能發電蓄電系統外,另整合燃料電池系統(ENE-FARM),以維持更穩定的電源,於災難發生斷電時,配合HEMS家庭能源管理,可用來供應自家維持生活的必要用電如照明、通訊、電視、冰箱、熱水器等。另社區於緊鄰之市有下水道用地上所設置400公尺長之太陽能板,於災難時,則可供應該社區及鄰近區民3天用量之緊急必要用電(如路燈、監視器、LED提燈、手機等)。社區網絡性-建置SOY LINK平台 SOY LINK意指傳統社會中,街坊鄰居三不五時互相借用柴米油鹽應急之網絡關係,依此概念藤澤永續智慧社區冀由建置社區平台,鏈結居民、商店、企業、團體,進行資訊交流及經驗傳承,強化社區內的網絡關係與凝聚力,增進緊急災變因應效能,如社區內10-20戶組成一共助團體,每年進行防災演練,提升住戶防災意識。If Japan Can ─ Why Can't We? 透過學習藤澤永續智慧社區公共設備的防災設計巧思,與環境共生節能、創能的永續概念,未來本市開發新區,除可積極思考如何在不增加環境負擔,結合建築、開發業者力量,利用公共空間、設施結合災害應變設計及太陽能發電蓄電系統,平日可自主創能,蓄能,節省政府公共用電支出;發生緊急危難時,亦可照護鄰里居民基本飲食、居住、照明、通訊用電等需求。至新區內部人文互助網絡的建置,則可嘗試導入社區規劃師,逐步引導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建立共同維護居住環境、設施、營造社區願景、緊急危難互助之責任共識及網絡關係,進而開放社區團體認養區內環境、公共設施及系統的投資、維管、更新,促進地區永續經營發展。